辣椒白粉病pepper powdery mildow由内丝白粉菌引起,为害辣椒叶部的一种真菌病害。 分布和为害 在地中海沿岸、巴基斯坦、土耳其、墨西哥等气候比较干燥的地区发生; 中国云南和台湾发生较多,其它如湖北、湖南局部地区也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老熟或幼嫩的叶片均可被害,正面呈黄绿色不规则斑块,无清晰边缘,白粉状霉不明显,背面密生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较早脱落。 病因 病原物是鞑靼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taurica (Lev.) Arn.],属子囊菌,白粉菌目; 无性态是辣椒拟粉孢,属半知菌,丝孢目。菌丝体有内生与外生二种,外生菌丝永存,内生菌丝有吸器。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顶端着生1个分生孢子。初生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顶端较尖,基部平截,次生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二端平或钝圆。闭囊壳形成表生菌丝体中,球形,附属丝丝状,与菌丝体交织在一起,内含子囊10~14个。每个子囊大多含子囊孢子2个。中国尚未在辣椒上发现有性态。种内可分生理型,除辣椒外还为害番茄、茄子等。红辣椒多不抗病。湿度为30%,植株叶面处于干燥状态,孢子亦能萌发。一般湿度在52%~75%,温度20~25℃,有利于病害发生。用水灌溉的干旱地区病重,生长后期比早期病多。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云南、广东等气候温暖地区,终年种植辣椒,白粉病周年发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直接从叶片气孔或角质层侵入。潜育期约5天。再侵染频繁。 病害控制 发病期间喷施粉锈宁、多菌灵、硫磺胶悬剂等杀菌剂。在巴基斯坦喷施石硫合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