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花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概况】: 基源 为豆科刺槐属植物刺槐的花。 原植物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 余项参见“刺槐”条。 【生药】: 采集 6~7月采摘花。 【化学】: 花含刀豆酸、鞣质、黄酮类、蓖麻毒蛋白(Ricin)[1]。 尚含洋槐甙(Robinin)[2]。 附 茎皮、叶含洋槐甙。茎皮还含有毒蛋白刺槐素(Robin)及分子量为110000的植物血球凝集素[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79 [2] 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 1987:336。【药性】: 功效 清热凉血。 主治 咯血,便血,红崩。《贵州民间方药集》:“止大肠下血,咯血,又治妇女红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