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辞cí

政教。《大雅·板》二章:“辞之辑矣,民之洽矣。”郑《笺》:“辞,辞气,谓政教也。王者政和说(yuè)顺於民,则民心合定,此戒语时之大臣。”孔《疏》:“《论语》云: 出辞气。故以此辞为辞气也,此辞加于下民,故知谓政教也。”

☚ 锦   颓 ☛

读音c·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似兹切,平,之韵。
❶文词;言词;优美的语言。
❷诉讼供词。
❸推辞;辞退;辞职;告别。
❹责备。
❺通“词”。如:词典。

上一条: 下一条:

文体名。其含义与类别有三:一、“楚辞”的简称。如王逸《楚辞章句·叙》云:“屈原之辞,诚博远矣。”详见“楚辞体”。二、与“赋”同义。清刘熙载《艺概·赋概》指出:“古者辞与赋通称……辞即是赋,赋即是辞。”汉人在习用概念上,辞与赋常混同使用,《汉书·扬雄传赞》称:“赋莫深于《离骚》”,“辞莫丽于相如”,即其例;辞与赋又常连文并称为“辞赋”,实属一类。三、特指一种抒情的骚体赋。如祝尧《古赋辨体》所说的“汉兴,赋家……又取《骚》(《离骚》)中赡丽之辞以为辞”,即指此体。其特点是“其节短,其声哀”,“兼诗、骚之声,而尤简邃焉者”(《古文真宝后集·辞类》)。《汉武帝故事》载汉武帝至河东祠后土时所作《秋风辞》便具有这一特点,或可看作汉代以辞命篇之始。而后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则已突破上述体式,而纯乎为骚体之抒情赋了。这两篇辞,《昭明文选》单列为“辞”而收录之。

☚ 楚辞体   辞赋 ☛

辞雌cǐ

❶借口,口实。例:借~不去。
❍ 逮~了他几句话,就给人搁事。
❷告别,离开。例:告别年~格。
❍ 避~远。
❸责备,斥责。例:他不听话,~了他几句!
《汉语大字典》:“辞,借口,口实;告别,离开;责备,斥责。”

辭、辤{}6597见「辞工」、「辞老」、「辞岁」、「辞年」、「辞别」、「辞灶」、「辞学」、「辞实」、「辞面」、「辞倩」、「辞群」、「辞头路」、「辞灶糖」、「辞学态」、「辞嫁酒」、「辞灶马儿」

辞ci

❶言词,话语。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少降~色。”(先达:老一辈学者。德隆望尊:德高望重。填:充满。未尝:未曾。少降辞色:略微缓和一下疾言厉色。)《庄子·盗跖》:“多~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缪:谬,荒谬,错误。衣:穿。)
❷告别。同义合成词:“辞别”。《木兰诗》:“旦~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杜牧《阿房宫赋》:“~楼下殿,辇(nian)来于秦。”(辇:车,这里的意思是“乘车”。于:到。)
❸推辞。成语:“不辞劳苦”。《史记·项羽本纪》:“臣死且不避,卮(zhi)酒安足~!”(且:尚且。卮酒:一杯酒。安足:怎么值得。)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固~不受。”(固:坚决地。)
❹[辞章]诗文的总称。刘勰《文心雕龙》:“晋之~~,瞻望魏采。”(瞻望:同义词连用。魏采:汉魏时的文采。)
❺[辞令]应对的言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明于治乱,娴(xian)于~ ~。”(娴:熟练。)

辞辭*辤cí

❶文辞;言辞
 △ 修~|~令。
❷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
 △ 楚~|~赋。
❸不接受;请求离去
 △ ~让|~职。
❹解雇
 △ 被老板~了。
❺告别
 △ ~别。
❻姓。

辞辭、辤

❶告别:~别︱~行︱~灵︱~岁︱告~︱拜~︱与世长~。
❷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
❸解雇:~退。
❹逃避;推却:~让︱~谢︱推~︱固~︱义不容~︱在所不~︱万死不~。
❺言语;文句:~藻︱~章︱~令︱~色︱~费︱~讼︱~书︱~典︱言~︱文~︱说~︱婉~︱敬~︱致~︱修~︱措~︱属(zhu)~︱遁(dun)~︱谦~丨谀~丨哀~︱卜~︱隐约其~︱振振有~︱外交~令。
❻古代的一种文体:~赋︱楚~。
❼古体诗的一种:《木兰~》。

辞cí

❶ 告别:告辞│辞行│辞旧岁。
❷ 解雇:辞退│被老板辞了。
❸ 主动解除工作关系:辞职│辞呈│辞去领导职位。
❹ 推托,推让,躲避:推辞│辞让│不辞辛劳。
❺ 文辞,言辞:修辞│措辞│辞藻。
❻ 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辞。

辞cí

❶ 文词;言词。《周易 · 系辞上》:“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礼记·曲礼上》:“毋不敢,俨若思,安定辞。”孔颖达疏:“辞,言语也。”《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诗经·大雅·板》:“辞之辑矣,民之洽矣。”郑玄笺:“辞,辞气。谓政教也。”高亨今注:“辞,指王朝政令之辞。”《惜往日》:“听谗人之虚辞。”
❷ 告辞;辞别。《吕氏春秋·士节》:“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高诱注:“辞者,别也。”《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汤炳正今注:“二句言少司命入无言,出不辞,早已乘风载旗而去。”《九叹·忧苦》:“辞九年而不复兮。”
❸ 申诉;辩解。《左传·僖公四年》:“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杜预注:“辞,以六日之状自理。”杨伯峻注:“辞,《说文》云:‘讼也。’此处可解作申辩。”《离骚》:“就重华而陈辞。”赵逵夫《屈骚探幽》:“‘陈辞’的‘辞’,是诉讼、申辩的意思。‘陈辞’即陈述对自己的申辩。”《抽思》:“结微情以陈词兮。”

❶陈承泽 《国文法草创》术语。 指比字 (单音节词) 大、 比短语小的单位, 大致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合成词。
❷训诂学术语, 专指虚词。

辞ci

辞别 辞呈 辞典 辞费 辞赋 辞格 辞工 辞官 辞话 辞林 辞灵 辞令 辞年 辞气 辞去 辞趣 辞让 辞人 辞色 辞书辞讼 辞岁 辞退 辞谢 辞行 辞藻 辞灶 辞章 辞职 辞宗 哀辞 拜辞 卜辞 楚辞 措辞 祷辞 悼辞 告辞 卦辞 敬辞 谦辞推辞 托辞 婉辞 微辞 猥辞 文辞 修辞 言辞 严辞 致辞 辞典学 辞章学 辞职信 修辞学 木兰辞 辞不获命 辞丰意雄 辞简意赅 辞旧迎新 辞微旨远 辞尊居卑 不辞而别 不辞辛劳 外交辞令 万死不辞 义不容辞 与世长辞 在所不辞 振振有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cí

❶告别:至十三日,薛蟠先去~了他舅舅,然后过来~了贾宅诸人。(四八·1107)
❷推辞: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三·60)我苦~了几回,太太又不容~,到反说我图受用,不肯习学了。(十六·324)
❸言词: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者嗜其利。(五六·1315)~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七八·1956)
❹泛指诗文: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十七—十八·392)


辞cí

文体名。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叫“楚辞”,以屈原《离骚》为代表,故又称“骚体”。楚辞在形式上每隔 一句末尾用一个“兮”、“思”之类的语助词,内容上带有浓厚的巫音色彩,语言上方言极多。

☚ 变文   赋 ☛

操、从、就、事、务、行、业;辞、弃

○操cāo

(动)做(事);从事:~作|重~旧业|~劳。

○从cóng

(动)从事;参加:~政|~军|弃医~文|~艺|~教|投笔~戎|~业。

○就jiù

(动)到;开始从事:~业|~职|~学|~任总统。

○事shì

(动)从事:不~生产|不~劳动 |大~宣扬。

○务wù

(动)从事;致力:~农|~工|~实|不~正业|开个~虚会。

○行xíng

(动)做;办:~医|~窃|~事谨慎。

○业yè

(动)从事(某种行业):~农|安居乐~。

●辞cí

(动)辞职:~去领导职务|~呈 |~官 |~馆。

●弃qì

(动)放弃;扔掉:~学经商|~文就武|~农经商。

又写作“词”。训诂术语。主要用于指明古书中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诗·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诗·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毛传》:“薄,辞也。”《广雅·释诂》:“曰、欥、惟、每、虽、兮、者、其、各、而、乌、岂、也、乎、些、只,词也。”
如果具体地指明虚词在诗文中所表示的某种语气,常常用“某辞(词)”或“某某之辞”加以说明。如《说文解字· 矢部》:“矣,语已词也。”《说文解字· 白部》:“者,别事词也。”《诗·邶风·泉水》:“娈彼诸姬,聊与之谋。”《郑笺》:“聊,且略之辞。”有时也用“某某之辞”来说明实词。
“辞”又叫“语辞”。《汉书·王褒传》引《诗·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颜师古注:“思,语辞也。”《后汉书· 皇甫嵩朱隽传赞》:“亦弭于越。”李贤等注:“于,语辞。”《孟子·梁惠王下》:“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助字辨略》卷五:“则,语辞也,承上趣下,辞之急者也。”

☚ 如字   语辞 ☛

由楚辞得名的一种文体。楚辞产生于我国古代南方的楚国,是战国后期继《诗经》四言诗之后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它是一种乡土文学,“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黄伯思《校定楚辞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将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文人仿拟的这类作品汇编成集,名为《楚辞》。从此“辞”成为一种文体。内容上融汇了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主义精神;表现形式上以抒情为主,也大大加强了铺叙和叙事的成分;句式上参差错落,比《诗经》更灵活自由;词汇上大量吸收方言、口语成分入诗,尤其是语助词“兮”的广泛运用,更增添了楚辞的地方色彩。屈原的《离骚》《九章》《九歌》等作品最能体现上述风格特点。汉代以后,楚辞体仍然流行。
因为辞、赋同属于“不歌而诵”不入乐的作品,所以辞在汉代又称为赋,有屈赋、骚赋、楚赋。汉赋就是直接受楚辞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但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 骚体   赋 ☛

辞cí

〖名词〗
一、辞令,言辞,文辞(歌词)(45)。《子产坏晋馆垣》:若之何其释辞也? ——怎能够放弃辞令呢? 《虞师晋师灭夏阳》: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晋国的使臣,他的言辞谦卑而送的礼物贵重。《送孟东野序》:其辞淫以哀。——他们的文辞放荡而且哀怨。
二、书信,文章(4)。《同学一首别子固》:辞币未尝相接也。——书信、礼物从不曾相互交换。《寄欧阳舍人书》:而其辞之不工。——但是他的文章如果写得不好。《梅圣俞诗集序》: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大都出自古代不得志的人的文章中。


辞cí

〖动词〗
一、推辞,辞谢(28)。《寺人披见文公》:公使让之,且辞焉。——文公派人责备他,并且推辞不予接见。《冯煖客孟尝君》: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梁国的使臣往返三次,孟尝君都坚决辞谢不去。《尊经阁记》:予既不获辞。——我既不能推辞。
二、告辞,辞别,离别(15)。《鲁仲连义不帝秦》: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于是向平原君告辞后离去,一辈子不再见平原君。《滑稽列传》:髡辞而行。——淳于髡辞别后就出发了。《李陵答苏武书》:长与足下生死辞矣。——永远和您生离死别了。
三、解说(1)。《桐叶封弟辨》: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周公]肯定不会迎合他的错误还替他解说的。
四、道歉(1)。《驹支不屈于晋》:宣子辞焉。——范宣子向他道歉。

辞辭,辤cí

❶ 讼辞,口供。《周礼·秋官·乡士》:“听其狱讼,察其~。”
❷ 审讯。《汉书·苏武传》:“单于使卫律召武受~。”
❸ 言词,话。《吕氏春秋·察传》:“~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送我。”
❹ 致辞,告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使皇武子~焉。”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太尉曰:‘无伤也,请~于军。’”
❺ 推辞,不接受。白居易《琵琶行》:“莫~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于是~相印不拜。”
❻ 文体的一种,属韵文。《典论·论文》:“王粲长于~赋。”梁启超《谭嗣同传》:“且携所著书及诗文~稿本数册。”
❼ 告别,离开。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杜牧《阿房宫赋》:“~楼下殿,辇来于秦。”

古代语言学家最初用以指称虚词的术语。后来又叫作“词”、“语辞”、“语词”、“语助”、“辞助”等。如《诗·郑风·山有扶苏》: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毛传:“且,辞也。”又《广雅·释诂》: “曰、欥、惟、每、虽、兮、者、其、各、而、乌、岂、也、乎、些、只,词也。”

❶指“虚词”。清袁仁林《虚字说》:“辞也者,意义口吻已。”如: 《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毛亨传:“薄,辞也。” 《礼记·檀弓下》:“生事毕而鬼事始已。”郑玄注:“已,辞。” 此义上,“辞” 与“词”通,《说文通训定声》: “辞,假借为词。”
❷泛指句子、言辞。《荀子·正名》: “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意指连缀不同事物的名称来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故 《墨子·小取》云,“以辞抒意”,即用言辞来表达思想。

☚ 形式字   关节部 ☛

*辭ci

B4C7
❶言词;有组织的语言:~藻/修~/~令/严~拒绝。
❷借口:托~。
❸告别:~行/告~。
❹放弃;不接受;躲避:~职/推~/~谢/不~辛苦。
❺解雇:~退/他的老板把他给~了。
❻中国古代一种文体:~赋/楚~。

各种诗

各种诗

皇帝作的诗:宸藻 天章
皇帝作的诗歌:宸歌
高僧所写之诗:雁门偈
古体诗:古(古诗;~律;~风) 辞(木兰~)
篇幅较长的古体诗:长古
诗体名:律诗
介于今体诗与古体诗之间的一种诗体:格诗(半格诗)
旧体诗:律(五~;七~) 绝(绝句;绝诗;五~;七~) 截句
词曲调牌的名称:令(小~)
七言律诗:长句
诗的一种韵文形式:词(~律;~牌;雅~;宋~) 诗余
词的别名:琴趣
短调的词:令曲
合乐的诗歌:诗乐
伴以雅乐歌唱的诗歌:雅歌 疋歌
临时感触而作的诗:即景 即兴(即兴诗)
摘取前人诗句拼成的诗:集句
经过翻译的诗歌:译诗
隐含禅理的诗:诗禅
以宫庭生活为题的诗:宫词
抒发感慨的诗:感遇诗
反映一定历史现实的诗歌:诗史
长的诗篇:长诗 长韵 长语
篇幅较长的诗歌:长歌
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长诗:史诗
用口语写的小诗:语体诗
短的诗词:小句
信口乱凑的诗:诌诗
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诡诗
前人遗留下来的诗歌:遗歌 遗唱 遗诗 遗篇
诗词气势奔放:怒猊抉石

☚ 诗   各种用途的诗 ☛

雇用

雇用

雇(雇借;雇赁)
雇用车:僦车
雇用船:雇船 僦船 僦舟 买舟 买船买帆 买棹 买櫂
出钱请人替自己做事:雇请 倩雇 雇倩
出钱让人为自己做事:雇(雇佣;佣雇) 佣僦
雇用人:僦人 雇人
 雇用工人:雇工
 雇用脚夫:雇脚
 雇用民夫:僦民
 雇用壮丁:僦丁
 雇佣仆人:赁仆
 雇用凶手:雇凶
挑选雇用:选雇
收买雇用:贿雇
临时顾工:短工 零工
受人雇用:佣 受雇 赁保
 被雇用做工:卖工夫
 受雇佣为人劳动:佣赁
停止雇用:辞(辞工;辞退;辞歇) 解雇
 解聘、解雇:走路
 解雇人:拔锅卷席
 裁减辞退:裁退
 被解雇:卷铺盖 炒鱿鱼
 因办事不力被解雇:开销
(出钱让人为自己做事:雇用)

另见:用钱 使用 人 雇员 车子 船

☚ 雇用   役使 ☛

离职

离职

解弁 避席 去事 退任 去职
离去本职:释位
官吏去职:脱冠
退离所任的职务:退位
任期满而离职:谢秩 退罢 退职
官吏年老去职:休致
被辞退:
主动承担过失并辞去职务:引咎辞职
解除或辞去职务:卸职
离开官位,卸职:去位
卸去公职:落台
任满卸职:满解
不再担任原来的职务:离任 挂印
离任、去官:挂服
去官离职:还篆
干部职工不合退休条件而中途离职:退职
机关团体解散而将人员解职:散遣 放散发放
退职还乡:返初服
擅离职守:弃职
(离开职位:离职)

另见:调职 辞职

☚ 离职   退休 ☛

词(名~;动~;代~;连~;叹~;量~;副~;宾~;助~;介~;单~) 辞
词和句子:词句
词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根
词汇里最原始﹑最单纯﹑最基本的词:根词
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词缀
加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前缀
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后缀
词的后缀:语尾
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词素
加在词后表示词形变化的词素:词尾
几个词的组合:词组(固定~) 仂语 短语
固定不可分开的词组:熟语
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
词在词组里和句子里的前后次序:词序
语言里语素﹑词组合的次序:语序
一种语言所有的词:词汇 语汇
不认识或不熟悉的词:生词
表示数目的词:数词

另见:字 词语

☚ 词   辞藻 ☛

文章

文章

文(文字;文言;文笔;文轴;文论;文翰;文辞;文词) 辞(修辞) 翰(羽翰;毫翰;藻翰;觚翰) 藻咏 属辞 风月 鹿触 兔简 道妙 卷帙 卷秩 笔端 纸笔 龙凤 雕篆 纸墨 笔墨 行墨 楮墨 雅章 沉诗任笔 一尺之笔
诗歌文章的总称:诗文 音翰
诗词文章的总称:辞章 词章 词翰
对别人诗文的美称:华章 瑶华 瑶章 瑶句 瑶翰 琼什 雅什 琼音 玉韵 玉章 嘉藻 锦章 锦翰 锦笔 高篇 蜺字 郢中词 云锦章 玉佩琼琚
对他人赠的诗文的美称:兰章
对皇帝诗文谀称:龙章
对别人诗文的敬称:华篇 黄钟
对自己诗文的谦称:陋制 芜词
对别人文字的尊称:麟笔 麟书 麒麟书
对他人文章或书画的赞词:大笔
篇章、文章:篇辞
文章和语言:笔舌
文章与书法:词艺 词翰 诗书
文辞和情思:文情
文章和谋略:文谟
文章的波澜:文澜
文章的长短:篇幅
文章短小而内容单薄:穷迹
文章短而有气势:尺水兴波
文章篇幅长:长篇(~大论) 宏篇巨制 洋洋万言
文章极多:积简充栋
文字众多:累牍
诗篇之多:百篇
美妙的诗文等很多:琳琅满目 琳琅溢目琳琅触目 触眼琳琅 触目琳琅 满目琳琅
(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文章)

另见:作品 文字2 记录2 写作 创作

☚ 文章   文章各部 ☛

辞别

辞别

谢(高谢) 辞(辞违;离辞) 纳履
辞别,请归:告回
辞别朋友:谢客
辞别朝廷:辞朝
 离朝前上殿辞别皇帝:陛辞
莅任前晋谒辞行:谒辞
向主人辞别:告辞 兴辞 请退
宴会结束,道谢告辞:谢酒
当面辞别:辞面
一一辞别:遍谢
行拜礼辞别:拜别
 因辞别而谒见拜别:辞谒
(临行前告别:辞别)

☚ 告别   诀别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好话

好话

好言(~相劝) 华语 美语 善言甜言 贤言 德音
美言,善言:徽言
仁义之言,善言:好语(好言~)
美好的话:妍语
 美好的、使人受教益的话和高尚的行为:嘉言懿行 嘉言卓行 嘉言善行 徽言懿行 懿行嘉言 懿言嘉行 嘉言善状
优美的语言:辞(~藻)
绮丽的语言:谈绮
词美意深而富于情趣的言语:妙语(~惊人) 姿语 珠玉
美善之言:话言
吉利的话:口彩
态度友善、语气和缓的话:好言好语 好言善语
温柔体贴的话:甜语儿
顺便说的好话:齿牙余芳
随嘴说的成人之美的好话:齿牙余论 齿牙余惠 齿牙余慧
过分说好的话:溢美之言 溢美之词 溢美之辞
赞美的话:誉言 赞辞
 赞颂的话:好话
 称颂的话:诵言
赞扬、称颂的话:好语(好言~)
珍贵的话:金言
精彩绝伦、典雅隽妙的话:灿花之论 灿花妙论
(有益的话:好话)

另见:有益 美好

☚ 好话   好听的话 ☛

言辞

言辞

言(言词;言语;言论;言说) 辞(辞言;辞语;辞气;辞说;谈辞;说辞)词(词说;语词;谈词;说词)
言辞、议论:唇舌
言辞和心志:词志
言辞和神色:辞色
言辞气度:辞气
敬称别人的言辞:玉音
美称别人的言辞:琼音
谦称自己的言辞:鄙言
对帝王言辞的敬称:玉言
言辞刚劲有力:铮铮
言辞敏捷:辩速 辞给
 言词流利便捷:滑串流口
 能言善辩,言辞敏捷:捷给辩口
言辞合适:言调
言辞恭顺:逊词
言辞谨厚:言愿
言辞谦逊:辞逊
言辞直率:调直
 言辞激烈直率:激切
言辞严厉:词严(义正~)
言辞虚浮不实:游词浮说
言辞虚浮而又片面失当:巧言偏辞
言辞浮华而不能阐明道理:辞巧理拙
言辞和情理都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辞穷情竭
(说话所用的词句:言辞)

☚ 言辞   言辞尖锐 ☛

文体

文体

体类 制裁
文体名:议 骈(骈文) 赞(论~) 解 铭
一种文体名:题辞 题词
古代的一种文体:对(对策;对问;奏对) 辞
诏书的文体:诏体
文章的体制、格式:
传留下来的诗文体制:余制
文词的体式:词体
正统的体式:正体 雅体
著作的编写格式或组织形式:体例

另见:题材 写作 文章

☚ 文体   各种文体 ☛

推辞

推辞

辞(辞阻;高辞) 谢 推让 高谢谦辞 推免 推诿 推调 推却 推郤
推却不饮:推杯
推辞礼物:拒受
推辞职掌之事:让事
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敬谢不敏 谨谢不敏 敢谢不敏 逊谢不敏 自谢不敏 拜谢不敏
谦让推辞:谦拒
借故推辞:辞诉 辞诉
因怕辛劳而推却:辞劳
因对劳苦的事情害怕而推辞:惮辞劳苦
因胆怯而推辞:辞惮
拒绝,推却:辞推
执意推辞:固谢
百般推辞、拒绝:千推万阻
随便推辞:苟辞
决不推辞:在所不辞
推辞而未获允许:辞不获命 辞不获免 辞不获已 固辞不获 固辞不允 固辞糜获 辞让不获 辞弗获免 莫获固辞 靡获固辞
从道义或义务、责任上讲,不允许推辞:义不容辞 义不得辞 义不容隐 义不容却 义弗克辞 义无所辞 谊不容辞
 义不容辞的一种谦卑的说法:谊不敢辞
(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推辞)

另见:推托 不接受︱接受

☚ 推辞   辞谢 ☛

文辞

文辞

辞(辞语) 词(词言;词语;文词;笔词) 藻缋 藻绘
文词和音调:词调
文词和含意:词意
汇集在一处的文辞:词苑
好文章的文辞和意旨:潘文乐旨
丰富的文辞:丰辞
文辞丰富:丰蔚
文辞华丽丰富:侈丽宏衍
文辞广博繁富:钜衍
(文章的用字、用语等:文辞)

另见:文章 措词 辞采 辞藻

☚ 文辞   好的文辞 ☛

口供

口供

辞(款辞)供词 供状 供款 款状状结 短状 口语
被告的口述记录:贴状
被告自白的记录:手状 白状
犯人的供词:
犯罪的供状:款状
犯人服罪的亲笔供词:招状
盗贼的供词:盗辞
囚犯的供词:狱辞
犯罪人画押承认的供状:服辩 伏辩
核实的供词:要辞
不实的供词:游供
供状齐备:簿圆
(被告供述的记录:口供)

另见:犯人 认罪 犯罪 罪行 签字

☚ 传记   历史 ☛

辞辭cí

似兹切,平之。
❶分辩;申说。《韩非子·有度》:“智者弗能~,勇者弗敢争。”
❷推辞;拒绝。《荀子·解蔽》:“是之则受,非之则~。”
❸辞别:告辞。李白《早发白帝城》:“朝~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❹讼辞;供词。见“两辞”。
❺言辞,文辞。《礼记·表记》:“情欲信,~欲巧。”

唐代庶民上行文书的一种,即上诉书。

各种证据的统称。早在西周时,就已经将证据分为人证、物证、书证,据《周礼》记载,凡民事诉讼,如债务纠纷等,可根据乡邻的证言审断,或以原来借债时双方所立的券书为据; 因土地疆界不清而引起争讼的案件,可用官府保存的丈量土地的图册作为证据。《尚书·吕刑》中还将“辞”分为“单辞”和“两辞”,“单辞”是指一面之辞,因缺乏佐证,故而在使用时应慎重谨慎,查明其真伪;“两辞”是指诉讼双方提供的证据,审判者应尽量公开听取,以公正的态度审察核实,作为判决的依据。和奴隶社会早期神判、天罚比较,西周的证据制度更加进步和科学。

☚ 祥刑   五声听讼 ☛

辞辭、辤cí

❶告别。如:辞行,告辞。
❷辞职,辞退。如:把事情辞了。
❸躲避,推托。如:万死不辞。
❹同“词”。
❺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如:楚辞,辞赋。
❻古诗的一种。如:木兰辞。

辞(辭);[辤]cí

Ⅰ ❶ (优美的语言;文辞;言辞) diction;phraseology: 修 ~ rhetoric
❷ (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楚 ~》 The Songs of Chu
❸ (古体诗一种) a form of classical poetry: 《木兰~》 The Ballad of Mulan Ⅱ  ❶ (告别) take leave: 不 ~ 而别 leave without saying good-bye;
告 ~ take one's leave
❷ (推辞;辞谢) decline: 固 ~ firmly decline
❸ (辞职) resign: 他们打算 ~ 去委员会中的职务。They are intending to resign from the committee.
❹ (辞退;解雇) dismiss;discharge: 他因玩忽职守被 ~ 了。He was dismissed for neglect of his duty.
❺ (躲避;推托) evade;shirk: 不 ~ 劳苦 spare no effort;take pains
◆辞别 bid farewell;say good-bye;take one's leave;
辞呈 (written) resignation;
辞[词]典 dictionary;
辞[词]典学 lexicography;
辞赋 a literary form,sentimental or descriptive composition,often rhymed;
辞旧迎新 ring out the Old Year and ring in the New Year;
辞灵 bow to the coffin before leaving;
辞令 language appropriate to the occasion;
辞聘 discharge an appointment;
辞让 politely decline;
辞色 [书] one's speech and facial expression;
辞世 [书] pass away;
辞书 dictionary;lexicographical work (e.g. wordbook,etc.);
辞岁 bid farewell to the outgoing year;celebrate the lunar New Year's Eve;
辞退 dismiss;discharge;turn away;lay off;
辞谢 politely decline;reject with thanks;decline with thanks;
辞行 say good-bye (to one's friends,etc.) before setting out on a journey;take one's leave;
辞行告别 take leave of and bid farewell to ...;
辞严义正 severity in speech and fairness in principle — as the utterance of an upright person;
辞[词]藻 flowery language;rhetoric;ornate diction;
辞[词]章 poetry and prose;prose and verse;art of writing;rhetoric;
辞职 resign;quit office;hand in one's resignation

辞ci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辞cí

简理博|旧迎新|微旨远|喻横生|约旨明|致雅赡

❷百莫辩|卑厚礼|不而别|不劳苦|奉伐罪|片折狱|遣措意|遣造句|清丽句|清妙句|修立诚|以害意|游巧饰|属比事

❸意切尽|引咎

❹不措一|恶言詈|含糊其|好言甘|厚礼卑|绝妙好|理不胜|理过其|理胜其|片语只|巧言偏|万口同|万口一|万死不|析辩诡|以文害|义不容|与世长|在所不|张大其|众喙一

辞辭cí

(13画)

【提示】舌,起笔是撇,不要写成横。辛,第五笔横长,第六笔横短,不要写成上横短、下横长。

*辞(辭)〔辤〕cí

13画 舌部
(1) 文词;言词: ~令|~藻|修~。
(2) 〈书〉 一种文体: ~赋|楚~|《归去来兮~》。
(3) 告别: ~行|告~|不~而别。
(4) 不接受;请求解除职务: ~呈|~职|~去厂长职务。
(5) 推托;躲避: ~让|推~|不~辛苦|虽死不~。
(6) 解雇: ~退(某人)|他被公司~了。

辞辭辤cí

西周金文至《说文》籀文多从𤔔从司。 个别有不从司而从辛从言的。 𤔔是“乱”的本字,象用两手(爪和又)整理丝状。司代表官方,古代称官吏为“有司”。小篆以后多从辛,辛是一种刑具,代表法制。辞本义是讼辞。春秋金文和《说文》籀文又有从台从辛的,“台”古音义同“以”,和司同韵。小篆辞从受从辛,是不受之意。现定为异体字,见《异体字表》。中古石刻和字书、近代刻本以及现代书面上,如20世纪30年代的手头字,都有写作“辞”的,从舌从辛,现定为规范字,辭为繁体字。见《总表》。由讼辞义引申通“词”。由不接受义引申为请求离去。如:辞职。转义为躲避,推托。如:不辞辛苦。又请求离去义的另一面是解雇。如:辞退。又引申为告别。如:辞行。

辞辭★繁◎常;辤★异◎异★常


cí辭,表意,从(luàn)从辛,为治理,辛有罪义,本义表示争讼申辩的供词,引申为言语、告别、推托、解除职务、古代一种诗歌体裁等。魏晋时期俗字、《手头字》、《简体字表》、《简化字表》简作“辞”,据草书楷化。又作“辤”,偏旁改为受。《异体字表》以“辤”为异体字。
【辨析】
❶辞/谢 这两个字都表示推辞义,但有微别:“辞”侧重于推托避开,语气较直截;“谢”侧重于拒不接受,语气较委婉。
❷辞/词 见59页“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2: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