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塔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塔寺 世祖至元八年(1271)始建于大都(今北京市)城西南部。核心建筑物白塔,由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哥等主持修筑。白塔为尼波罗塔式,纯白,高50.9米。塔基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上设覆莲座承接塔身;塔身为覆钵形,再上为十三天,上覆直径约三丈六尺的铜制伞盖,四周透雕花纹,悬挂铜小钟。盖上为铜制镏金宝顶。至元十六年又在塔前兴建寺院,赐名“大圣寿万安寺。”俗称白塔寺。元末,寺毁于火。明朝天顺元年(1457)重建寺殿,更名为“妙应寺”。元至正四年(1344)以来,经明、清两代,多次修缮。1978年,全面修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是北京的象征物之一。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永安寺 > 白塔寺1 白塔寺1 báitǎsì 即永安寺。以寺旁有白塔,故稱。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妙應寺 > 白塔寺2 白塔寺2 báitǎsì 即妙應寺。以寺有白塔,故稱。 白塔寺 白塔寺佛寺。在今甘肃兰州市白塔山。约创建于元代。寺内有一白塔。因名白塔寺。据《重建白塔寺记》,明正统时已是“古刹遗址”,正统十三年(1448),内监刘永成来兰后重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 ),甘宁巡抚绰奇增旧图新,并以“慈恩”题额。寺南面是二层悬岩阁楼,北面是准提菩萨殿,东西各有陪殿。明人李文在《白塔寺》一诗里有描述。后代陆续有增建,并增加了一些道教庙宇。原寺内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夏禹岣嵝碑》。今仅存钟与碑。现存殿宇是经过50年代以来修缮的。 ☚ 白塔 兴远寺 ☛ 白塔寺 白塔寺明李文的五言律诗: “金城关外寺,殿宇枕岩阿。地辟飞沙少,山高怪石多。钟声闻紫塞,塔影浸黄河。最爱谈禅处,何妨载酒过。”白塔寺,故址在今兰州市黄河北岸白塔山上。明代的金城关,即在白塔山下。紫塞,北方边塞,当指兰州。塔,指白塔,在白塔寺内。诗中描写了白塔山、白塔寺,表现了作者对谈禅的态度。 ☚ 游五泉 桃花人面 ☛ 白塔寺 白塔寺佛寺。在今甘肃兰州市白塔山。约创建于元代。寺内有一白塔。因名白塔寺。据《重建白塔寺记》,明正统时已是“古刹遗址”,正统十三年(1448),内监刘永成来兰后重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 ),甘宁巡抚绰奇增旧图新,并以“慈恩”题额。寺南面是二层悬岩阁楼,北面是准提菩萨殿,东西各有陪殿。明人李文在《白塔寺》一诗里有描述。后代陆续有增建,并增加了一些道教庙宇。原寺内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夏禹岣嵝碑》。今仅存钟与碑。现存殿宇是经过50年代以来修缮的。 ☚ 白塔 兴远寺 ☛ 白塔寺 白塔寺明李文的五言律诗: “金城关外寺,殿宇枕岩阿。地辟飞沙少,山高怪石多。钟声闻紫塞,塔影浸黄河。最爱谈禅处,何妨载酒过。”白塔寺,故址在今兰州市黄河北岸白塔山上。明代的金城关,即在白塔山下。紫塞,北方边塞,当指兰州。塔,指白塔,在白塔寺内。诗中描写了白塔山、白塔寺,表现了作者对谈禅的态度。 ☚ 游五泉 桃花人面 ☛ 白塔寺又称妙应寺。在北京市,以元代在寺内建有藏式佛塔而得名。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敕命于大都之辽代所建舍利塔故址上建造一座佛塔以镇都邑,由帝师八思巴延请尼泊尔国工艺师阿尼哥设计督造,历时8年而成。又于白塔周围辽寺故址上兴建大圣寿万安寺,历时10年而成。元末,寺毁于火,白塔独存;明天顺元年(1457),又于白塔周围元寺故址上兴建妙应寺,保存至今。白塔为砖石结构,中心木通体环绕用藏文楷体朱书经咒;塔高50.9米,建于高出地面约2米之塔院中;基座占地810平方米,塔基高9米,为多角亚字形重叠三层须弥座,上筑24瓣莲花五层迭收围成环带莲座;覆钵形塔身直径约18.4米,其上又起一亚字形小须弥座,托起节节拔高之锥体十三相轮;塔顶为盘形华盖,直径9.7米,用厚木作底,铺以放射状铜瓦40块并以筒脊瓦接缝成盖,华盖四周悬有透雕铜质华鬘36个,各长2米,下挂风铃,华盖上鎏金铜顶亦呈藏式佛塔形,重约4吨,由顶端系挂18根铁链以牵固华鬘。佛塔通体白色,历经元、明、清三代历朝皇室维修,于基座上树碑及风铃上铸铭并署有妃嫔、内监等布施人姓名。1978年北京市文物部门维修白塔,于塔顶上发现清乾隆十八年(1753)所藏之镇物,内有清高宗衣冠、御笔书画、龙藏版汉文《大藏经》整部724函,还藏有五佛冠、补花织锦袈裟、高5厘米之金铸舍利长寿佛、珍珠、红蓝宝石及33颗舍利子等珍贵文物。白塔寺塔历经700余年保存完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是在内地所发现之藏族营造技术所构造的最早的实物,是我国汉、藏、蒙古等族人民团结友好文化交流的结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