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塔耸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塔耸光 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为该市最高的建筑物,其正名是万部华严经塔,因外表涂以白色,俗称白塔。据说塔内确实珍藏过万部佛教华严经卷,但今已不见踪影。相传此塔建于辽圣宗(983—1031)时期,但从辽代历史文献来看,则可能建于华严经最流行的道宗年间(1055—1100)。道宗本人虔信佛教,他曾于咸雍八年(1072),亲笔书写华严经五颂。当时各地大建佛寺、佛塔,现存的应县木塔、涿县云居寺塔、锦州广济寺塔等都是他在位时建的。由此推测白塔或许也不例外。 白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通高55.6米,第一层两侧壁上有菩萨、天王、力士及莲花、牡丹、凤、蟠龙等雕刻,造型精美、线条流畅,为辽代风格的雕塑,气韵生动,当属艺术中精品。第三层以上均无装饰。塔心有梯,可登至塔顶,遥望山川美景。 白塔为辽代丰州城的唯一遗存。它曾以“白塔耸光”而被列入呼和浩特市八景之一。十世纪初叶,新兴的契丹族在今山西北部及阴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建立起辽国并兴建众多板升(房屋)和城市,丰州城即为其中之一。丰州即今呼和浩特一带,为辽金王朝西部的军事要地,也是内地与漠北蒙古诸部贸易交通的重要孔道。古城早已夷为平地,仅四周城墙尚隐约可辨。白塔的位置在丰州城西北角,距西北城墙约250米,距北城墙仅5米许。 白塔原是辽代丰州城内大明寺的一部分,金大定二年该寺(1162)重修,元代改名为宣教寺。塔上有众多的题记、题词。白塔不仅曾是善男信女的崇奉对象,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题字中有汉、蒙、藏、契丹、西夏、八思巴、古叙利亚文和古波斯文等。最早的为金大定十二年(1172)所题。因金代重修时将塔内全部粉刷,故题名仅至金代而无辽代。第一层壁间原嵌有汉文石碑十一方,记款部分已被窃,内容全是人名、村名、族名等。从其中“完颜”、“蒲察”、“猛安”、“谋克”等女真姓氏及官职来看,可以断定石碑系金代所立的捐资碑。根据碑上捐资者的地址可知金代丰州城有东、西大街,四隅有坊,城内外有大街相通、小巷连接。碑上的捐资者不仅有丰州城内居民,还有相当多城外村庄的人。从村名可知,不仅有汉族村庄,还有少数民族村庄。这表明了古丰州各民族友好相处、共同开发的历史。 白塔耸光(明)王嘉谟 宝塔庄严接巨灵①,尽梯独上览空冥②。 白塔为万部华严经塔俗称。在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南。约建于辽圣宗时,历代均有维修。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八角七层,高50米。塔身有各种砖雕像,塔内有多种民族文字的历代题记。此诗咏白塔之高耸,极尽夸说,同时也写了登塔之感受。 【作者】 王嘉谟,字伯俞,明直隶豹韬卫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除行人,迁礼部给事中,累官布政使、按察使。有《蓟丘集》。 【注释】 ①巨灵:古代神话中擘开华山的巨神。②空冥:宇宙长空。③阊阖:天门。寻:古代度量单位,一寻相当八尺。④此句言宝塔极高,抬头好像看到月亮从塔窗中穿过。棂,窗格。⑤凌风:乘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