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垩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垩病chalkbrood

由蜂球囊菌寄生引起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病死幼虫呈石灰状,又称石灰蜂子。在欧洲广泛发生,前苏联境内也很流行,1979年在北美洲开始蔓延危害,日本和中国南部地区也常发生。
病原 白垩病的病原最初定为蜂囊菌(Pericystus apis),以后又重新加以分类,命名为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这种真菌只侵袭蜜蜂幼虫。蜂球囊菌是异菌体型,只有在两种不同株菌丝相互接触的地方才能形成孢子, 孢子在暗绿色的孢子囊里形成,球状聚集。孢子囊的直径为47~140微米, 单个孢子椭圆形, 大小为3.0~4.0×1.4~2.0微米(图1)。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自然界中保存15年以上仍有感染力。

图1 蜂球囊菌


蜂球囊菌与花粉球囊菌(Bettsia alvei Csou,1972)极为相似,后者又称花粉霉菌,它的球形孢子不聚集成孢子球,一般在18℃下生长。
蜂球囊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加入0.4%酵母浸出液培养基或在麦芽琼脂培养基(0.5~2%麦芽)上生长良好。有人发现,蜂球囊菌需要复合氮源,在加入0.1%天门冬氨胺和0.5%酵母浸出液培养基上,pH值近于中性或低于7.2时生长良好,其生长最适合温度为30℃。
症状 白垩病通常发现在幼虫脾外缘,主要使老龄幼虫或封盖幼虫死亡。约4日龄雄蜂幼虫最易感染。死亡幼虫最初呈苍白色,以后变成灰色至黑色。幼虫尸体干枯后成为质地疏松的白垩状物。蜂蛹除头部外,几乎都被蜂球囊菌所包裹。(图2)

图2 被蜂球囊菌包裹的蜂蛹


传播 病死幼虫和病菌污染的饲料、巢脾都是该病的传染源。蜜蜂幼虫食入蜂球囊菌,孢子在肠内开始萌发,菌丝开始生长,尤其是在后肠,菌丝生长旺盛,然后菌丝穿透肠壁,使后肠破裂,同时在死亡幼虫体表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增殖和形成的最适温度是30℃左右,蜂巢温度下降(从35℃下降到30℃)时,幼虫最容易受感染。在春季蜂群大量繁殖,急于扩大蜂巢,往往由于保温不良或哺育蜂不足,致使外围幼虫受冷,此时最易发生白垩病。
蜜蜂蜂球囊菌在成蜂体内不繁殖。
诊断 挑取少量病死幼虫尸体表面物于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若看到白色似棉纤维般的菌丝和含有孢子的孢子囊,孢子呈椭圆形时,即可确诊为白垩病。
防治 可采取换箱换脾、蜂具消毒及药物治疗等措施。
除去病群中所有的病虫脾和发霉的蜜粉脾,换入干净的巢脾供蜂王产卵。抽出的巢脾用二氧化硫(燃烧硫磺)密闭熏蒸4小时以上,用药量可按每10张巢脾用3~5克硫磺计算。也可用氧化乙烯烟熏或用4%福尔马林溶液消毒巢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