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路贵不喜神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路贵不喜神怪

路贵不喜神怪

古代人物传说。见明朱国祯撰《涌幢小品》卷九。相传路贵不喜欢装神弄鬼的事。曾经有种骗人的法术叫“降鸾”。就是在一间房子里放些纸笔墨砚,然后锁起门,过些时,听见里面有鞭炮声,开门一看,那些纸上都写了字。实际上是由暗门进去偷偷写上的,却骗人说是神仙降临。一次,有一处“降鸾”,路贵见许多人都恭恭敬敬地供奉香烛纸钱,他却把鞋脱下来双双供在神案上,说:“我没有别的,只有拿它来供神。”大家吓得要命,他大笑而去。后来他活到很老才死。

☚ 涌幢小品   罗文节 ☛

《路贵不喜神怪》

路贵,字秉彝,顺天人。粗涉经籍,少为童子师,性伉直,不匿人过。母丧发引,仿家礼,去幡幢鼓乐,用人为方相。市儿争哗笑之。尤不喜神怪。尝有降鸾者,人各献香楮;贵脱所靸双鞋置案上,曰:“吾无他物,聊以供神。”观者缩颈。贵大笑而去。后以寿终。

(《涌幢小品》)

注释①伉(kang)直——刚正爽直。伉,通“亢”。②发引——出殡。③方相(xiang)——原为职掌“驱鬼”之官。旧时迷信,模拟其凶恶可怕的形象,作为驱逐疫鬼和出丧时开道之用。④香楮(chu)——香烛纸钱。楮,楮钱,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

赏析明人朱国桢的《涌幢小品》多记载人物的轶闻趣事。作者往往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平凡人物身上,挖掘其性格和思想中的闪光点,如过人的智慧、超群的才能、可贵的品质等等,表现了他进步的思想倾向。这篇文章记载的就是一个小人物——路贵。

路贵其人,刚正爽直,从不阿谀奉承他人,对别人的缺点错误敢于当面提出批评,这种性格、这种处世态度在封建社会里确实并不多见,难能可贵,也无怪作者要为之立传了。

文章着重写了两件事。一件事是路贵的母亲死了,出殡时他按照古礼行事,不用旌旗乐器,而且出丧时开道所用的“方相”不用纸扎,而用活人来装扮。这是对鬼的不敬和轻慢。另一件事是有人在某处“降鸾”,很多人都恭恭敬敬地供奉香烛纸钱,路贵却把趿拉着的一双鞋放在神案上,并说:“吾无他物,聊以供神。”当众人目瞪口呆时,他却大笑着扬长而去。这是对神的戏弄和侮辱。路贵的这些行为都以怪诞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思想内涵更为常人所难以理解,所以“市儿争哗笑之”,“观者缩颈”,两相对比,更可见出路贵思想的卓尔不群。其实,路贵的所作所为正体现了晚明文人重性情恶拘检的风尚。

鬼神之事,本来信之则有,不信则无,不信者敬而远之可也。所以孔子虽然“不语怪、力、乱、神”,但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路贵对先圣遗言置若罔闻,对鬼神非但不敬,反而不喜,我想,这固然与其性格有关,同时也是由于他“粗涉经籍”,不求甚解,没有认真领会先圣的教诲的缘故吧。一笑。

作者没有表述自己的鬼神观,对路贵不喜神怪的行为也不置一词,但其思想倾向已从文章最后对路贵“寿终”结局的描写中微露端倪。在迷信者看来,路贵对鬼神表现出极大的不敬,一定会受到鬼神的惩罚,不得好死,可是事实上路贵一生平安无事,得以寿终,这就说明了鬼神并不存在。可见作者是个无神论者,对路贵的言行也是欣赏、赞许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正是明末小品文的一个共同特征。


《路贵不喜神怪》全文和鉴赏 - 古代微型小说 - 可可诗词网

路贵不喜神怪

 

·朱国桢·


 路贵,字秉彝,顺天人。粗涉经籍,少为童子师。性伉直,不匿人过。母丧发引,仿家礼,去幡幢鼓乐,用人为方相。市儿争哗笑之。尤不喜神怪。尝有降鸾者,人各献香楮;贵脱所靸双鞋置案上,曰:“吾无他物,聊以供神。”观者缩𩑳。贵大笑而去。后以寿终。
 

〔选自《涌幢小品》〕

●●
 《路贵不喜神怪》写的是一个名叫路贵的人,他不信鬼神,尤其反对那些装神弄鬼的事情,表现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路贵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品开篇就对他作了介绍:“路贵,字秉彝,顺天人。粗涉经籍,少为童子师。性伉直,不匿人过。”“顺天”:地名。明代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清代仍之,其所辖范围包括今北京市及其周围的一二十个县。“伉(Kang)直”:刚正爽快。路贵虽然只读过几本经书,文化程度并不高,年轻的时候教过几个启蒙的小学生;但他性情刚正爽直,不阿谀迎奉,见到别人的缺点、错误,敢于当面批评。平心而论,路贵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正因为路贵具有这样的个性和气质,所以,他不受迷信思想的束缚,不相信有什么鬼神,当然也就不害怕鬼神。他平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装神弄鬼的事了。路贵是怎样反对那些装神弄鬼的事的呢?作品中主要写了这样两件事:一件事是他母亲死了,“母丧发引,仿家礼,去幡幢鼓乐,用人为方相。”“发引”:指在丧礼中把棺材从家中移出的仪式。“仿家礼”:家礼,指的是家庭中行的一种古礼。这里是说按照南宋理学家朱熹制定的家庙礼节行事。“方相”:开路神。因为路贵最不喜欢装神弄鬼,所以母丧发引,按照古礼出殡,不用旌旗乐器;又由于《周礼》中的方相氏,本是个官,所以他也遵照古法,不用纸扎,而用活人来装扮。街上的人对此很不理解,都讪笑他行事特别。另一件事是他戳穿“降鸾”的骗局。在旧社会,有一种骗人的把戏,就是在一间空房子里,放了笔墨纸砚,然后把房门锁起来。隔了一些时候,听见房里有鞭炮声响,开门看时,那些纸上常写了格言、对联、诗词或开药方等。主持者就说这是神仙、佛祖或有名望的古人降灵。实际上是那间房有暗门,由雇来的外地书手偷偷地进去写的。主持其事的人往往借此以愚弄群众,敛聚钱财。这种骗人的把戏,就叫做“降鸾”。一次,有一处地方“降鸾”,很多人恭恭敬敬地在供奉香烛纸钱(“楮(chu)”:即楮钱,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路贵却把他拖着的那双鞋,放在神案上。并且说道:“吾无他物,聊以供神。”表示了对神仙佛祖老大的不敬。大家都吓得缩成一团,怕有祸事降临,他却毫不在意,大笑而去。
 作品结尾写路贵“不喜神怪”的后果。在有迷信的人看来,路贵不敬鬼神,反对装神弄鬼,那一定会受到鬼神的惩罚。可是事实并不如此。路贵一生平安度日,活到很大年纪才辞世。作品就以路贵作为活的证据,具体地说明了世界上是没有鬼神的,一切鬼神都是假的,是不值得敬畏的。
 本篇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作品主人公讲的话很少,主要是通过“母丧发引,仿家礼”和揭穿“降鸾”骗局这样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具体表现了路贵“不喜神怪”的性格特征,也就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来塑造人物的形象。这种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包括笔记小说)常用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