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岗王陵区商代后期王陵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水北岸侯家庄、武官村北被称作“西北岗”的斜坡上。1934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现并开始发掘,至1935年底,发掘了11座大墓和附近1200余座祭祀坑(排葬坑)。参加人员有梁思永、石璋如、刘耀(尹达)等。1950年以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又进行了多次发掘,发现了著名的武官村大墓、司母戊鼎墓以及210多座祭祀坑。根据地形和墓葬的分布,这一墓地可分为东西两区:西区共8座大墓,其中1座是营造之后并未埋人的“假大墓”;东区共5座大墓,在诸大墓之间有大量祭祀坑和少量中小型墓葬(陪葬墓)。这些大墓,尽管有墓道相互打破的现象,但绝无墓室相互打破者,可见事先是按一定的布局安排的。12座大墓有以下3个特点:(1)规模大。都包括墓道、墓室和椁室3部分。有4个墓道者8座,有南北两个墓道者(中字形)3座,只有南墓道者(甲字形)1座。墓室形状亦可划分成3大类:呈亚字形者、近方形者、呈长方形者。(2)随葬品丰富多彩。虽多被盗掘,但仍见残余随葬品。遗物包括青铜礼器、武器、车马器、玉石器、骨器、角器、牙器、白陶和黄金残片等。青铜礼器器型有鼎、簋、觚、爵、觯、尊、斝、盉、卣、勺、盘、盂、壶等,其中以司母戊大方鼎、鹿方鼎、牛方鼎最为著名。(3)各大墓都有大量的殉葬人。如1001号墓殉人超过164人。其中96人与墓主人同穴,分置墓室棺椁内外和墓道中,身份包括武装侍卫、亲近侍从、杂役等;还有68人与墓主人异穴,位于墓的东侧,其身份是墓主生前田猎游乐的随从和领班之类的人物。这个陵墓区的发现,对商代考古分期、商代墓葬制度以及商代社会性质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