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回民反清斗争
清同治元年1862年,陕甘回民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反抗清王朝统治。这次起义,开始时以陕西关中为中心,后来又以甘肃为中心, 时间长达12年,波及整个西北地区,给予清王朝以沉重打击。同治五年(1866年),清王朝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 负责 “剿办” 回民军。同治七年(1868年), 左氏指挥清军对回民军展开全面进剿。清军首先对驻扎在庆阳董志塬的陕西回民军 “十八大营”发起大规模进攻,回民军损失惨重,遂向西撤退。次年七月,清军对灵州(时属甘肃)金积堡回民军马化龙部展开 “围剿”, 回民军进行坚决抵抗,但最终还是被清军击败,马化龙被杀。同治十年(1871年)八月, 左宗棠移大本营于安定 (今定西), 开始向河州进军。次年正月,河州回民军首领马占鳌、马悟真、马海晏等人投诚。同治十一年 (1872年) 九月,清军对西宁(时属甘肃)一带的回民军进行围攻,大小战斗50余次,至十一月, 回民军战败,余部退往河西肃州一带。同治十三年(1873)八月,左氏指挥清军压向肃州,回民军依托坚固的城防抵抗,坚守2月有余。十月, 回民军战败。至此,甘肃境内回民抗清斗争结束,余部在白彦虎率领下退往新疆,于光绪三年 (1877年)进入中亚地区。今中亚地区的东甘人, 即是当年陕甘回民军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