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北回民起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北回民起义

清同治年间陕、甘、新三省回族人民发动的反清起义。十九世纪中叶以来, 清政府为解决因赔款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造成的财政危机, 加重了对西北各族人民的征派, 其中回族人民又久受民族歧视和汉族地主团练的欺凌,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激化。1862年(同治元年)春, 太平军扶王陈德才部联合捻军进入陕西, 回族人民纷纷起义响应。渭河两岸的同州(今大荔),渭南、高陵和临潼等地回民组成十八大营, 人数达二十余万众。在陕西回民起义影响下,1863—1864年,甘肃、新疆各地回民联合当地汉、东乡、撒拉、保安、土、维吾尔等族人民也相继起义,在斗争中甘肃回民起义军形成以金积堡、河州、西宁、肃州为中心的四个反清基地。新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有数支回、维联合反清武装。数年间抗清烽火几乎遍及西北全境,参加人数达六、七十万。其中以白彦虎等人领导的陕西回民起义军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前期与太平军协同作战,曾攻克关中、渭河流域不少城镇,屡围省城西安, 并一度与西捻军张宗禹部联合攻占了陕北绥德州城, 后从陕西转战甘肃、新疆各地,积极配合各路起义军作战, 坚持斗争十六年之久。马化龙领导的宁夏回民起义军活动在宁夏、陇东的广大地区, 为保卫金积堡与清军进行了长期的鏖战, 1870年曾击毙左宗棠的得力将领刘松山, 给湘军以严重打击。同时,河州回民起义军向东出击,曾攻克安定、通渭、秦安、清水、秦州(今天水)、西和、礼县等,1872年在保卫河州的太子寺战役中,曾击毙提督傅先宗、徐文彦和总兵郑守南、李其祥等,使左宗棠的南路军溃不成军。马桂源、马本源领导的西宁回、撒拉等族农民起义军,在西宁以东的大、小峡地带与清军大战五十余次,致使敌军损兵折将而不能前进。由于各路起义军彼此缺乏配合以及内部矛盾等原因被清军各个击破, 至1877年(光绪三年)全部失败。

西北回民起义

清末陕西、甘肃回族人民发动的反清起义。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西北太平军陈得才、赖文光部到达陕西渭南, 回族人民纷纷起义响应。起义军以渭南仓渡镇、同州(今大荔)王阁村和羌白镇为基地,首领为伊斯兰教阿訇洪兴、任武及赫明堂等,组成18大营,控制渭河两岸。人数达20余万。二年初,清廷派多隆阿为钦差大臣,入陕攻回,占领回民军的后方基地羌白镇和王阁村。三年,陕西回民军被迫退往甘肃。四年,甘肃回民也纷纷起义,逐渐形成4支主要力量。七年,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左宗棠率部西上攻回。次年又遣兵分路围攻金积堡。九年, 回民军两路反击,毙老湘军统领刘松山,重创清军。十年,清军在调整部署后攻占金积堡,次年败于太子寺(今广河),但因马永福、马占鳌投降而得河州,又占领西宁。十二年,清军占领肃州,西北回民起义经过12年斗争,全部失败。

西北回民起义

西北回民起义

清代西北地区发生的大规模反清起义运动。从19世纪中叶以来,清朝政府为解决因赔款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造成的财政危机,加重了对西北各族人民的剥削。其中回族人民又久受民族歧视和政治压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趋激化。同治元年(1862)春,太平军扶王陈德才部联合捻军进入陕西,此地回民群众揭竿而起,纷纷响应。渭河两岸的同州(今大荔)、渭南、高陵和临潼等地回民组成十八大营,人数达20余万之多。在陕西回民起义影响下,同治二年(1863)甘肃、新疆、宁夏各地回民联合当地汉、东乡、撒拉、保安、土、维吾尔等族人民也相继起义,在斗争中甘肃(时辖宁夏、青海两省区)回民起义军形成以金积堡、河州、西宁、肃州为中心的四个反清基地。新疆以今乌鲁木齐为中心有数支回、维吾尔等族反清武装。一时抗清烽火几乎遍及西北全境,参加义军人数达六七十万。其中以白彦虎等人领导的陕西回民起义军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其前期曾与太平军协同作战。攻克关中、渭河流域不少城镇,屡围省城府西安,并一度与西捻军张宗禹部联合攻占了陕北绥德州城;后从陕西转战甘肃、新疆各地,积极配合各路军作战,坚持斗争长达16年之久。以马化龙领导的宁夏回民起义军活动在宁夏、陇东的广大地区,为保卫金积堡与清军进行了长期的鏖战。同治九年(1870)曾击毙左宗棠的得力将领刘松山,给清廷主力之一——湘军以沉重打击。同时,甘肃导河(今临夏)回民起义军向东出击,曾攻克安定、通渭、泰安、清水、秦州(今天水)、西和、礼县等。同治十一年(1872)在保卫河州太子寺战役中,义军曾击毙提督傅先宗、徐文彦和总兵郑守南、李其祥等,使左宗棠的南路军溃不成军。马桂源、马本源领导的西宁回、撒拉等族农民起义军,在西宁以东的大、小峡地带与清军大战50余次。近20年的西北回民起义,大大削弱了清廷统治阶级的基础,后由于各路义军彼此缺乏配合,再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等原因,被数十万清军各个击破,至光绪三年(1877)西北回民大规模反清起义运动全部失败。

☚ 米剌印丁国栋起义   塔城贸易圈事件 ☛

西北回民起义

清朝回族反清起义。同治元年(1862)五月,西北太平军陈得才和捻军张宗禹部,到达陕西渭南,回族人民纷起响应,以华州、渭南仓渡镇、同州(今大荔)王阁村和羌白镇为基地,以任武、赫明堂、白彦虎等为首,组成18大营,人数达20余万,控制渭河两岸。二年初,清廷派多隆阿前往镇压。三年(1864),义军退往甘肃,活动于陕甘边境。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各地回、汉、撒拉、东乡、维吾尔等族,群起响应,遂形成以马化龙为首的宁夏金积堡、以马占鏊为首的河州、以马文义为首的青海西宁和以马文禄为首的肃州(今酒泉)等4支武装起义队伍。新疆以妥明领导的、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地区,也有数支回、维吾尔等族人民联合的反清武装。人数近百万。其中以白彦虎等人领导的陕甘回民起义军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与太平军、捻军协同作战,攻取关中、渭河流域不少城镇,并实行了兴修水利,发展农牧工商业,加强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措施,加速了革命势力的发展。七年(1868),以白彦虎为首的陕西18大营,由于任武的牺牲,遭挫折,缩编为4大营,退至金积堡,与马化龙义军联合抗清。义军与左宗棠率领的清军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在金积堡、河州太子寺、西宁大小峡等战斗中,大败清军,击毙敌将领多人。九年(1870),因各义军未形成统一核心,缺乏配合,加之一些首领叛变投敌,各路义军被各个击破。清军占领金积堡,马化龙等一批将领惨遭杀害。河州马占鳌降清,并于同治十一年(1872)编为清军三旗,帮助镇压起义军。次年西宁义军马永福、肃州马文禄相继降清。白彦虎率陕甘义军出走新疆,与新疆回、维吾尔等族各路义军坚持抗清,至光绪三年(1877),白彦虎余部出走俄国,起义全部失败。

西北回民起义

清同治元年(1862)西北太平军陈得才和赖文光部到达渭南,西北回族人民纷起响应。以伊斯兰教阿訇洪兴、任武及赫明堂等为领袖,以渭南仓渡镇,同州(今大荔)王阁村和羌白镇为基地。二年清钦差大臣多隆阿西上攻回,次年陕西回民军被迫退往甘肃。同期,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回民也竖旗起义。起义军逐渐形成四支力量:甘肃南部的马占鳌部;宁夏南部的马化龙部;青海东部的马文义(即马尕三)部;甘肃西部的马文禄部,其中以马化龙部为起义中心。七年清钦差大臣左宗棠西上攻回。西北回民起义至十二年最后失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