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约公元前540—前480),爱非斯人,唯物主义者和辩证论者。出身于王室贵族,曾获执政头衔,但让给了兄弟,自己隐居起来,一生献身于学术。他的著作《论自然》大约保留下来一百三十个片断,记述了他的哲学、自然科学和政治观点。
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世界不是任何神、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万物从火产生,又都消灭而复归于火。产生或复归的方式是火的稀散或浓聚:火浓聚成水,水浓聚成土,这是下降的道路;土稀散成水,由水形成其余的一切,形成气,最终回到火,这是上升的道路。下降的道路同上升的道路是“同一条道路”。
他认为,世界万物的转化都有必然性,都有次序和固定周期,即规律性。他把事物变化的规律称之为“逻各斯”。逻各斯永恒存在,万物都根据它而产生。
他认为世界上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因此,他说:“我们走下而又不走下同一条河,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走下同一条河的人,经常遇到新的水流”(《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第23、20页)。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面,是二者的统一。他说:“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非正义的事情,不会有正义的名字;没有疾病也无所谓健康。对立面又是相互转化的,生与死、醒与梦、少与老、冷与热、湿与干,都始终是一个东西,前者变化,就成为后者,后者变化、又成为前者。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的斗争。他说,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是古希腊自发辩证法的一个高峰。列宁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但是,他的辩证法是朴素的、自发的、直观的,并带有循环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