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居易《村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居易《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作于元和九年,当时,诗人丁母忧住在故乡下邽。诗歌描写秋夜乡村月光下的景色。作者通过田野的空旷,秋虫的鸣叫,月色的皎洁,大地的苍茫,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朴素的美。

首句写霜后的草,草丛中不肯安歇的小虫,给宁静的夜晚带来了一丝情趣;第二句点出夜晚村中空无一人,这使虫鸣显得分外有生气;第三句写作者走出门来张望,当他一眼掠过广阔的田野,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银白世界:那月光下的荞麦如同雪花一般。末一句道出诗人的观感,也概括了村夜的全景。

此诗用七绝写成,但却押了入声韵,朗读起来,有一种急促的感觉,较好地衬托出夜间观景看不真切的情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久居下邽,远离朝政及友人的不安。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一首单纯的写景之作,而字里行间反映作者的心绪——一种不宁静的心绪。

此作也可算是“眼前景,口头语”、“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的佳作。尤其是平畅的文字,古朴的风格,深为历代评论家所称道。如《唐宋诗醇》认为:“一味真朴,不假装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精品唐诗之白居易《村夜》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白居易《村夜》

白居易《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这首诗歌描写的是深秋乡村夜景,诗人只是选择了几个乡村常见的画面,巧妙剪接而成,从而呈现出一种淡雅简朴的意境,故而《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是“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是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诗歌一开首,诗人就描绘了一幅典型的乡村秋景。苍苍的霜草,寒蛩的鸣叫,这一切都使人感到浓重的秋意,特别是寒蛩幽幽切切的鸣叫声,不仅使这画面有声有色,还通过这切切之声衬托了这秋夜的静谧,即所谓以声写静,寂处有音,动中见静。钱钟书先生曾说过: “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 (《管锥编》第一册《五二·车攻》)第二句对这静谧画面又添一笔,诗人的视野更为开阔,但见这乡村四野绝无人迹,村南村北的叠用,是极言其广也。一个“绝”字,不仅补足了万籁无声的句意,同时也隐隐流露出诗人此时孤寂的心境。

第三句,诗人似对这深秋夜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要出门去看看村外田野的景致,显然这句是为第四句作好铺垫。“独”字,既照应了前面所说的四野无人,也使人窥探到了诗人此时要对大自然景色探寻个究竟的心态。第四句就是诗人步出前门所看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情景:只见在明月清辉的照耀下,田野里的荞麦远远望去有如覆盖着一层洁白的雪。这画面可说是素淡雅洁,给人以清爽、心旷神怡和超脱的感觉。诗歌至此,整个画面由幽暗而透出光亮,表明诗人此刻的心境似也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得平静和闲淡起来。三四两句,由上文侧重对村庄的描写,转而描写田野的景象,不仅视野更显开阔,而且整个画面也由前面的略嫌暗淡苍凉,一转而显得清新淡雅,诗人感情的轻微变化也不经意地蕴含在描述的过程之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