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赠汪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赠汪伦 赠汪伦唐诗篇名。七绝。李白作。见《李太白全集》卷一二。天宝十四年(755)自秋浦至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时所作。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题作《桃花潭别汪伦》。两宋本、缪本题下俱注云:“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全诗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抒写友谊,真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唐汝询评曰:“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唐诗解》卷二五)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通过比喻衬托,把抽象的友情写得具体可感,巧妙生动,为传诵千古之名句。李锳云:“言汪伦相送之情深耳,直说便无味。借桃花潭水以衬之,便有不尽曲折之意。”(《诗法易简录》) ☚ 秋浦歌十七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赠汪伦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望庐山瀑布 下一篇:独坐敬亭山 → 诗词简介: 桃花潭在泾县城西南陈村水库附近。潭在悬崖陡壁下,水深数丈,清澈见底。潭西岸怪石耸列,姿态万千;岸上老树古藤,山鸟呼喧。潭东岸白沙细石淤积成滩,滩上芦苇摇曳,芦叶萧萧。相传唐代天宝年间,当地豪士汪伦曾以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而邀李白,白欣然而至,却不见桃花、酒店,汪伦说, “十里桃花”者言十里外有桃花渡口, “万家酒店”者指潭西有万姓酒店。李白大笑不已,留恋数日,临别作《赠汪伦》以答谢汪伦的盛情款待。桃花潭亦因诗人的吟咏而名传千古。今尚有“踏歌古岸”楼阁、酌海楼和纪念李白的文昌阁。李白此诗前半是叙事,后半是抒情,巧妙地借用潭水来表现与朋友的深厚情谊,特别是“不及”二字,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深为后人赞赏。
赠汪伦
这是一首以赠别表真挚深厚友谊的诗篇。是李白写友情诗中的佳作,千古流传,布在人口,而村人汪伦由此而显名后世。 李白在天宝十四载曾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宋人杨齐贤在李白诗注中说: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指此诗) 。”有部分学者据宋人胡安定的石壁诗序文,断定汪伦为当地富豪、村豪,可参考。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以短幅状深情。前两句写送行场面,后两句抒感慨。结构紧凑,情景相生,表现了李白的个性,尤以开创送别诗的新局面而备受人青睐。 诗句一开端,自道姓名,自叙将行。从简洁明快的语言中,可见李白的个性。告别了盘桓多日的泾县山水名胜,辞行了新旧友人。在登舟欲行之际,总有一些落寞之感,此刻岸这沉寂。情与景相合。“忽闻”一词打破了这将行之际的沉寂环境与落寞的心理定势。突来的一股歌浪冲入耳鼓,以惊疑的心理循声看去,迅速地判断为汪伦与村人连手踏地高歌。为己送行。顿时岸边欢歌美舞,声声在耳,句句入心,仿佛幻入了农村春社祭神的盛大节日的欢快之中,心理由压抑而突发为高昂,身心为之一舒。这种热烈而淳朴的场面,融化了自己,自己的心律同踏地的节奏,同声共动。心情激动,精神高扬,生活在这友情的海洋之中,忘掉了过去的一切烦恼、愤怨。只有温暖、幸福、欢乐,让人间化为这平等、自由、相爱的友情世界吧!踏歌送行可能是实情真景,然而作为诗人的描写意象,它却浸透着李白的个性与审美情趣,颂扬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不含任何杂质的真淳的友谊,赞美这种淳美的人性。这正是李白个性的外化,为李白所有,而为趋炎附势的利禄之徒所无。在艺术构思上也是别开生面,以壮行色。这与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祖帐宴别,歌妓侑酒相比,更见世风淳朴,人性淳美。 诗的三、四两句,即景抒情和议论。颂扬纯洁、真挚、高尚的友谊。在李白看来,友情是不仅有层次上的区别,还有程度上的不同。从与汪伦的交往,眼前送行的既热烈隆重,又简朴真率的礼仪上看,无论桃花潭水有几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友情深。因此汪伦的淳美的人格,也是无人可比的。连类比物,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以潭深比情深,化抽象之情为具体可感知的艺术形象,真是神来之笔,彩绘妙境,空灵蕴藉,情意俱美。 从这首诗可知李白与汪伦之交情至深,又可妙悟出他们的友情是建筑在互相敬慕,性格与志趣相投的基础上。李白是直道己名,直呼汪伦,可见性格豪放,心口如一,心无嫌猜。汪伦闻讯,特地组织踏歌队伍,赶来相送,为友壮行。性格爽快,热烈朴直。虽有酒与歌,但非酒肉之交。而是以心相托,以诚相见,平等相待。没有尊卑贵贱之别。无形中泯灭了誉满神州的谪仙人与时不知名的平民的界限。这正是这首诗可贵的地方,显示出它的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李白与汪伦之交谊,已成千古流传的佳话。今天安徽省泾县桃花潭一带还流传着贫苦农民谒见李白,邀请李白游桃花潭,以及江边踏歌送行等美妙的佳话。可见这种淳美人格深深地植在这块生殖繁衍中华民族的古老大地上,代代相续,不断扬弃,奔向更高更美的境界! 《赠汪伦》(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 释 乘:坐。 将欲行:刚想离开。 踏歌:古时一种边歌边舞的活动形式,成群结队,唱歌踏脚。 桃花潭:在今安徽省东南部的泾县。 不及:比不上。 鉴赏导示 这是首千古传诵的别离诗。天宝十四年(755) 李白游安徽泾县贾村桃花潭时,遇乡民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深受感动,写下此诗相赠。 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李白坐着船将要启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送行的声音。寻声望去原来是汪伦赶来了,诗人要走并未通知汪伦,汪伦不仅自己赶来,还带来了踏歌的队伍,此情此景着实让人感动。 诗的后两句是此情此景所激发出的情感浪潮的自然倾泻。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诗人将自己对朋友最深厚的感情,比之于眼前最常见的事物,看似随手拈来却又韵味无穷。 鉴赏要点 [1]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3]语言朴实自然。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①,忽闻岸上踏歌声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题】 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游泾县时。题一作《桃花潭别汪伦》。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汪伦:宋本《李太白文集》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诗中写朴素的友情,生动自然。明唐汝询《唐诗解》卷二五评云:“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后二句以潭水的具体形象,比抽象之情谊,通俗易懂,成为后人抒发别情的常用语。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二○评云:“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注释】 ①将欲行:一作“欲远行”。②踏歌:唐代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拍的歌唱方式。《旧唐书· 睿宗纪》:“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通鉴· 武后圣历元年》:“(阎知微)为虏蹋歌。”胡三省注:“蹋歌者,连手而歌,蹋地以为节。” 赠汪伦 题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③。 注释 ①泾县:今安徽泾县。 ②踏歌: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③桃花潭:在泾县西南,潭极深。 赏读 前两句是叙事。说李白乘上船就要出发,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声,用“忽闻”写出了李白的意外之感,歌声传过来了,但送行者还未见。三、四句抒情,交待地点和送行之人。诗人面对着眼前深湛的桃花潭水,感到汪伦对自己的深情厚意比这“深千尺”的桃花潭水还要浓厚。诗人用眼前景物作比,表现出了汪伦的深情,“不及”二字使夸张更具模糊性,显示汪伦之情实在无法比拟,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 这首诗叙事、抒情结合紧密,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自然而情真,为后人赞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