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mào yì zhànторгóвая войн 贸易战trade war国家间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各国为保护国内市场、扩展国外市场,经常用配额、关税以及其他立法或行政法规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同时用补贴、奖励、退税等手段扶持和鼓励出口,或通过本国货币贬值增加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有时,有关卫生和健康或环境保护的规定也被用来作为贸易战的武器。 贸易战 贸易战又称商战。经济发达国家相互之间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而展开的激烈斗争。他们在贸易战中采用的手段主要有: 设置关税壁垒,以关税为武器,提高进口商品的税率来限制别国商品的进口; 实行出口奖励,由国家给予出口商直接补贴,以降低商品出口价格,以便进行削价倾销; 利用货币贬值,降低以外币计算的出口商品的价格,以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另外,还采用进口限额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以阻止外国商品的输入。由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战的发生,引起了国际贸易市场的剧烈波动,使国际贸易的正常关系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引发起一系列的相互报复和冲突。 ☚ 信托业务 贸易外汇 ☛ 贸易战又称商战。指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而展开的激烈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在贸易战中采取的手段主要有: 提高关税,限制别国商品的输入,实行关税战; 政府给予出口补贴、减免税款等办法来降低商品的出口价格,进行价格战; 利用货币贬值,降低以外币计算的出口商品的价格,结合一道进行价格战和货币战。七十年代以来,更广泛地采用进口限额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作为阻止外国商品输入的手段。 贸易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市场问题尖税化而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进一步瓦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严重,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国外市场的斗争更加剧烈。战后初期,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曾占绝对优势,从五十年代后期起,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美国的优势地位日渐消失,美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的贸易战日趋剧烈。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商品输出增长迅速,愈来愈多的日本商品打入美国和西欧市场。当前,美日之间,西欧与日本之间,为限制日本出口和开放日本市场,展开激烈的争论。 贸易战 贸易战maoyizhantrade war国家(地区)之间为争夺国际市场或限制它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而发生的一系列冲突、对抗和报复行为。亦称“商战”。采取的主要方式有征收高额关税、高筑非关税壁垒、削价倾销、货币贬值以及实行单边配额等。 19世纪初的“大陆封锁”是历史上著名的贸易战典型。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实施军事进攻英国的计划失败后,为破坏英国经济,夺取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于1806年和1807年先后颁布《柏林条令》和《米兰法令》,对不列颠诸岛进行封锁,禁止大陆各国与英国通商,规定任何船只不得装载英国商品,如有发现一律没收或焚毁,不准英国船只在大陆各港口停泊。英国也不甘示弱,对法国的封锁采取了反封锁对策,宣布从海上封锁大陆。这次以武力封锁为特点的贸易战,使英国经济遭受到严重打击,同时也使与英国有贸易往来的欧洲大陆国家蒙受较大损失,并造成法国和大陆各国间的对立。到1810年,法英双方的贸易封锁才开始有所缓和,后随着拿破仑君主统治的崩溃,这场持续了4年之久的贸易战才告结束。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矛盾的发展,贸易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贸易战手段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这方面的措施已有1000多种。虽然一些西方国家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使关税税率有所降低,然而非关税壁垒却在逐渐加高加厚,为进行贸易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如日美两国的贸易摩擦由来已久,美国对日本商品在美国长驱直人大为恼火,曾多次扬言要对日本进行报复。90年代初期的日美贸易紧张关系,几乎到了进行贸易战的边缘。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和控制,也不同程度地采取了非关税壁垒的措施。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贸易战的策略。海湾战争后,美、英、法、德、俄以及以色列、巴西和南非等国家,以中东热点地区为核心,以第三世界为主要对象,在世界各个地区展开了争夺军品市场的贸易战,这些国家纷纷举办各种武器装备及军事技术国际博览会、展览会,并进行现场演示;有的则通过对武器进口国政府施加影响甚至贿赂政府官员,以求在国际军品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外,还进行了长期的经济贸易封锁。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方针政策,维护了国家的安全独立和利益,较快地发展了经济,逐步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目前由于国际上的政治、经济矛盾错综复杂,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存在,经济制裁和贸易战时常发生。这是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 ☚ 多边贸易 贸易协定 ☛ 贸易战 贸易战Trade War或称“商战”。各个国家争夺国外市场和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一系列冲突和相互报复的行为。主要手段为高筑贸易壁垒、削价倾销、货币对外贬值、征收惩罚关税等。 ☚ 出口主导 商战 ☛ 贸易战 贸易战Trade War又称贸易争端,指国与国之间在贸易领域发生的剧烈冲突,但它一般仅包括由于经济原因而产生的争端,至于政治原因所导致的贸易争端(如禁运,经济制裁等) 则不在此列。 贸易战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若从贸易战所采取的手段来看,则主要有: (1) 倾销和反倾销 (Dumping and Antidumping)。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在他国市场上出售商品,目的是通过低价打垮竞争对手,以占领国际市场。倾销原本是个别企业的行为,但进入20世纪后,随着政府对本国对外贸易支持的加强,倾销往往具有政府背景。政府通过提供补贴、退税、货币贬值、优惠的出口信贷和保险等手段,降低出口商的经营成本,使其能够以低于正常市场条件的价格出口。受到倾销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相关行业的利益,就采取反倾销措施,贸易战由此而发。反倾销措施主要是征收反倾销税,这样可以将外国进口商所获补贴以关税的形式收归本国政府所有,从而抵消外国政府提供的补贴效应。由于倾销属不正当竞争,广义上也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故反倾销是得到GATT及其后继者WTO允许的一种贸易措施,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反倾销往往被滥用,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借口。 (2) 贸易制裁 (Trade Sanction)。是指一国政府限制本国与某一国家的贸易往来,目的是通过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来迫使被制裁国改变其政策。具体措施有提高关税、贸易禁运等。贸易制裁是一项历史非常悠久的贸易政策。但在二次大战前,贸易制裁主要用来为政治目的服务,只是到了战后,才被广泛用于经济目的,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法》中的 “超级301”条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该条款,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每年有权列出认为对美出口存在严重贸易障碍的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名单,要求与名单上的国家就减少贸易障碍举行谈判,如果谈判结果不能令其满意,就对这些国家实施贸易制裁。贸易制裁同样会引起被制裁国的反制裁,从而导致贸易战。 (3) 补贴战。各国为了促进本国出口,竞相以各种形式提供补贴,以争夺第三国市场,这也可能导致贸易战,如美欧的农产品补贴战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虽然国与国之间偶而也会出现贸易冲突,但总的说来贸易冲突并不是当时国际经济与政治关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大都信奉自由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干预很少,而且国际贸易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影响也很小,即使有,也被看做是非常自然的经济波动接受下来。然而进入20世纪后,随着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盛行,在西方国家干预主义逐渐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而随着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各国也不再愿意容忍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对外贸易很自然地成为各发达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领域之一。为了本国的经济利益,各国普遍采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这一政策实行的结果,必然导致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冲突。最初的重大国际贸易冲突发生在30年代初。当时西方各国普遍陷入经济大萧条之中,为了转嫁危机,西方各国纷纷采取货币贬值、外汇管制、出口补贴等保护主义政策,结果导致严重的贸易战。 从自30年代以来的贸易战的实践来看,无节制地贸易战不仅不能给有关国家的经济带来好处,反而由于它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而使有关各方都受到损害,30年代贸易战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不仅没有使有关国家摆脱危机,反而加剧了各国的经济萧条。二次大战后,为防止出现类似情况,国际社会设立了GATT来调节各国间的贸易关系。GATT把解决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制定了一整套解决成员国之间贸易争端的程序。GATT第22条 “协商” 规定,若成员国之间发生了贸易争端,应先尽可能通过双方协商解决,如无法通过协商得到解决,受损害的一方可以向GATT提出申诉,由GATT理事会委托专设的专家小组进行裁决。GATT的成立为减少贸易战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GATT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1) GATT只是一项条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等国际机构相比,在组织形式上就有着内在的缺陷,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解决贸易争端的需要。(2) 在解决争端的手段方面,GATT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缺乏具有约束力的解决贸易争端的手段,即无法强制争端协调中败诉的一方接受裁决,纠正其违背GATT原则的行为,最多不过是允许受损害的成员国对其实施制裁措施,这反而可能加剧双方之间的贸易战。(3)GATT包括协议正文和以后各次谈判所达成的各项附属协议,成员国可以有选择地参加各附属协议,且正文和附属协议的例外条款也相当多,这些都给成员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留有空子,也就难以避免贸易战的发生。(4)GATT只能管辖有形商品贸易,对于服务贸易、国际投资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冲突则无能为力,这与国际贸易冲突的现状越来越不适应。因此,虽然GATT在成立初期在防止和解决各成员国之间贸易冲突方面成效显著,使得在五六十年代各国间的贸易战较为少见。然而进入70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慢,贸易战又日渐频繁,且规模不断扩大。著名的有美日之间的汽车贸易战、钢铁贸易战和电讯贸易战,以及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农产品补贴战等。进入90年代后,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战愈演愈烈的同时,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战也日益严重,出现了诸如纺织品配额、反倾销、投资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力、金融等服务行业的自由化等方面的冲突。 根据GATT乌拉圭回合协议,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 “世界贸易组织” (WTO)取代了GATT成为协调各国贸易政策的主要机构。WTO作为一个正式的国际性机构,在组织上较GATT更为完善,而且由于包括了GATT、GATS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TRIMs) 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等多项协议,且成员国不可以有选择地加入这些协议,故其管辖的国际交易的范围也更广泛。WTO在处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冲突的程序方面也有所改善。但WTO仍然存在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约束力不够的缺陷,因此它的成立仍不会从根本上杜绝国际贸易战的发生。 ☚ 进口替代 弹性 ☛ 贸易战 贸易战trade war世界范围内贸易壁垒的增加所导致的世界贸易量的萎缩。在贸易战中,各国往往一方面通过高筑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另一方面又通过商品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手段来抢夺国外市场,由此引发一系列的贸易报复与反报复,造成全世界贸易的萎缩。如果贸易战只是通过相互提高关税税率来进行就称为“关税战”。经典的关税战如美国1930年通过《斯穆特-哈莱关税法案》,对进口产品课征平均高达53%的关税之后,引起其他各国纷纷报复,竞相提高关税,结果到1933年国际贸易额跌至谷底,仅为1929年水平的1/3。参见“关税报复”。 ☚ 关税报复 保护主义 ☛ 贸易战 贸易战亦称“商战”。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剧烈斗争的形式。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独占国内市场,扩展国外市场,不断在贸易上进行剧烈的争夺。如通过高筑贸易壁垒限制进口,对出口商给予各种补贴和奖励,通过货币贬值增强本国商品的竞争能力等。这样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相互报复和冲突,形成贸易战。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战又趋激烈。 ☚ 商品综合方案 商战 ☛ 000065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