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货币储备体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货币储备体系同时用若干种货币充作国际储备资产的一种储备制度。它是70年代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以后出现的新现象。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的出现有多种原因,如美元不断发生危机,主要货币汇率经常发生变动,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发展,国际清偿能力的迅速扩大和储备资产缺乏适当的国际管理等,但最根本原因则是美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元连续两次贬值,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以美元为最主要外汇储备和进口结算货币的发展中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使各国美元储备的购买力随之下降,而以日元、联邦德国马克、瑞士法郎等硬货币承担的债务负担增加,另外,相对用于出口计值的美元、英镑等软货币构成的外汇收入而言,从硬货币国进口商品并以硬货币计值的外汇支出增多。1973年后,石油输出国的美元储备的大量积聚,更增添了各国单一持有美元储备的风险。因此,许多国家唯恐美元储备因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而遭受损失,纷纷将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换成日元、联邦德国马克、瑞士法郎等硬通货。以便储备中各种货币的升值和贬值互相抵消,从而减少汇率变动对进口及外债所造成的损失。此外,主要发达国家对美元的态度发生转变,也是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产生的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一直力图保持美元的霸权地位,但由于美元危机接连发生,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严重,美国当局不得不屡次表示其准备使美元的支配地位下降,以便符合各国储备中心的负担和利益的意愿。由于担任储备货币的国家必须允准外国人自由进入其国内资本市场、作为储备的货币汇率不易稳定等原因,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在一段时期内一直反对本国货币国际化。后来,由于联邦德国、日本等国的国际收支长期顺差,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其本国货币不断受到升值的压力,它们逐渐改变了态度,反而支持马克、日元发挥国际储备作用。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采取的外汇协定和经济政策,石油美元回流的方式和途径,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和基金份额的增加,欧洲货币单位的数量增大和作用提高,都加速了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一般包括美元、日元、英镑、联邦德国马克、瑞士法郎、特别提款权以及欧洲货币单位等。美元仍占主要比重,但地位下降,日元、联邦德国马克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多种货币储备体系较之美元储备体系,具有以下优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