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貝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概稱部 > 特殊幣材稱名 > 貝幣 貝幣 bèibì 以貝殼或其仿製品充當的貨幣。金屬鑄幣出現之前,我國曾盛行海貝貨幣。“貝”字屢見於甲骨卜辭,與“財”同義,凡與價值有關之字大都從“貝”,如貨、資、財、賦、賈、貸、貴、賤等。“貝”之所以用爲“貨幣”,以其本身有使用價值,可用做裝飾品,並有便於計數作價、堅固耐久及易於携帶等特點。“貝”以“朋”爲單位,一“朋”之數,有二、五、十枚等諸說。後又有“貝”的仿製品,先秦所見有銀、銅、石、珧、骨等品。銅貝在商墓中便有出土,春秋戰國時期已較多,楚地尤爲盛行。公元1974年河北中山王墓地發現銀貝。秦漢以降,除王莽曾行“貝貨”外,貝幣已不經見,唯雲南等地一直使用至近代。甲骨《鐵》 104·4:“取有貝。”《後》8·5“庚戌口貞,易多女有貝朋。”《易·震》:“震來厲,億喪貝。”注:“貝,資貨糧用之屬也。”《史記·平準書贊》:“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說文·貝部》:“古者貨貝而寳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元史·成宗紀》:“以鈔万錠給雲南,行省命與貝參用,其貝非出本土者。”參見本類“𧵅”、“銀貝”、“貝貨”。 骨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