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貉Háo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亦收,皆注此音。其注引 《姓氏考略》 云: “郑灵公字子貉,见 《左传·注》。或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然而 《姓氏考略》 注之首句却是“音 ‘鹄’。”而“鹄”有二音; 作为姓氏,音hú; 另音hè。成语“一丘之貉”,“貉” 音hè,不读háo,姓亦然,姑兼收以备考。 貉Hé《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源有三: 貉Hú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音‘鹄’。郑灵公字子貉。见《左传·注》。或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孟子时有貉稽,或其后。” 貉Mò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入声”部。《姓氏考略》 注其源: 貉 貉hé狗獾。《豳风·七月》四章:“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毛《传》:“于貉,谓取狐狸皮也。狐貉之厚以居。孟冬,天子始裘。”《说文》:“貉,北方豸种。貈, 似狐, 善睡兽。”王先谦《集疏》:“貈今字通假作‘貉’。”《本草纲目》[集解]:“宗奭曰:貉形如小狐,毛黄褐色。时珍曰:貉生山野间。状如狸,头锐鼻尖,斑色。其毛深厚温滑,可为裘服。日伏夜出,捕食虫物。其性好睡。” ☚ 貆 鵻 ☛ 貉读音m·a(ˋ),为a韵目,属a—ia—ua韵部。莫驾切,去,祃韵。 上一条: 嘜 下一条: 貈 貉读音h·e(ˊ),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下各切,入,铎韵。 上一条: 垎 下一条: 狢 貉读音h·ao(ˊ),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下各切,入,铎韵。 上一条: 呺 下一条: 貈 貉读音m·o(ˋ),为o韵目,属e—o—uo韵部。莫白切,入,陌韵。 上一条: 䘑 下一条: 貈 貉霍huǒ同“狢”貉,属犬科,故训为恶。今喻人恶。例:这人说话恶~、 ![]() ![]() 貉háo义同“貉(hé)”,用于“貉绒、貉子”。 貉hé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狸,尾毛蓬松,毛棕灰色,穴居,昼伏夜出,食鱼虾、鼠、兔及野果等。通称貉子(háozi)。 貉mò古代称东北方的一个民族。 貉义同“貉”(he)。哺乳动物:~绒丨~子。 貉哺乳动物,毛棕灰色,耳短小,以鱼、虾、鼠等为食,是重要的毛皮兽:一丘之~。 貉hé一种哺乳动物,栖息在山林里,毛棕灰色,小耳,两颊生横毛,吃鱼虾、老鼠等,皮毛极为珍贵。 貉he貉子 一丘之貉1 貉(一)hé (二)háo (三)mò【辨形】 左是豸,不是犭 。13画。形声。 貉❶讀爲十百之百。《周禮·春官·肆師》: “凡四時之大旬,獵祭表貉,則爲位。”鄭玄注: “貉,讀爲十百之十。” 陸德明《經典釋文》: “貉,莫駕反,鄭音陌。”《周禮·春官·宗伯》: “凡四時之大旬,獵祭表貉,則爲位。” 《周禮鄭氏音》:“貉,音陌。” (《玉函山房輯佚書》)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犬科 > 貉 貉 hé 亦作“貈”、“狢”。獸名。犬科。形似狐而體肥。吻尖耳圓,體尾皆短,尾毛蓬松,雜食鼠蛙、草果等。《詩·豳風·七月》:“一之曰于貉,取彼狐貍,爲公子裘。”《列子·湯問》:“貉踰汶則死矣。”張湛注:“似狐善睡獸也。”《說文·豸部》:“貈,似𧲲,善睡獸……《論語》曰‘狐之厚以居。’”段玉裁注:“凡狐貉連文者,皆當作此貈字,今字乃假貉爲貈,造貊爲貉矣。”晉·張華《博物志》卷四:“《周官》云:‘狢不渡汶水,鸜鵒不渡濟水’,魯國無鸜鵒來巢,記異也。”《元史·世祖本紀》:“給以鎧仗鞍勒,狐貉衣裘,遣赴皇孫阿難答所出征。” 貉hé〖名词〗 貉hé兽名。形似狐,也叫狸。《诗经·豳风·七月》:“一之日于~,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也指貉的皮革。《论语·子罕》:“衣敝缊袍,与衣狐~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仲由。) 貉*BAD1 常见兽 常见兽大象:象(赤~;巨~;印度~;非洲~)豫 大客 牙兽 封兽 江猨 伽那 钝公子 ☚ 猛兽 其他兽 ☛ 〖貉〗 (一)粵 hok6〔學〕普 hé 一種野獸,有成語「一丘之〜」。《列子.湯問》:「〜逾汶則死矣。」(逾:越過。汶【粵 man6〔問〕普wèn】:河流名,在今山東省。)(二)粵 mak6〔默〕普 mò 通「貊」,古代中國東北部外族的名稱,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貊」。荀況《荀子.勸學》:「干、越、夷、〜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干、越、夷:都是古代外族名稱。)貉raccoon dog,Chinese raccoon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Gray,又称貉子。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云南等省区。体形似狐而小,吻部及耳均短,体肥大,尾蓬松。背棕灰色或略带橘黄色,中央杂有黑毛,故从头顶到尾部有不显著的黑色纵纹。体侧灰黄或棕黄,腹毛色淡,四肢浅黑或咖啡色。栖息于河谷、草原和靠近溪流、河、湖附近的树林中。昼伏夜出,行动慢。主要以小形啮齿类以及鱼、蛙、蟹等为食。每年5~6月产仔,每胎4~7仔。为重要毛皮兽之一,可以人工驯养,增加毛皮产量。 貉 貉 貉heNyctereutes procyonoides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外形如狐,但躯体较胖,尾较短。体长65~80厘米,尾长15~25厘米,体重约4~10公斤,尾毛蓬松,吻尖,耳短圆。两颊有长毛,体色棕灰,四肢和胸腹几近黑色,眼部各有1片黑褐色斑纹。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性,以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为食。每年2~3月交配,怀孕期约两个月,每胎5~7仔。我国除台湾、海南省外,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均有分布,为重要毛皮兽之一,毛皮可做皮衣、帽等,尾毛可制毛笔,现已进行人工饲养。 图399 貉 ☚ 白狐 豺 ☛ 貉hé《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貉(19)。动物名。为犬科动物貉Nycyereutes procyonoides Gray。 貉 貉别名貍狗。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栖息在树林和草原中。穴居,昼伏夜出,行动迟缓。会爬树。食性杂,食鱼、蛙、蟹、鼠,也食果实、谷物、蔬菜等。分布于天水。貉板皮柔韧而薄,绒厚,有轻暖而耐久的特点。肉可食。貉也是鼠类的天敌。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沙狐 果子狸 ☛ 貉háo (貉子) racoon dog 貉hé (哺乳动物) racoon dog 貉即“貊”(2370页) 貉貉(mo)古族名。同貊。 《周礼·夏官·职方氏》:“七闽九貉”。 貉hé
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