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员挤压伤
潜水员在潜水过程中,身体受压不均时,压力过低部位所遭致的损伤,称为潜水员挤压伤。可分为全身和面部两类。
全身挤压伤(又称“潜水员压榨病”) 在使用通风式潜水装具潜水过程中,如果:
❶下潜速度过快、或失足跌落水底较大深处,而与此同时,水面来不及向潜水服内供给相应压强及体积的气体。
❷水面供气装置发生故障或供气软管断裂,造成供气不足或供气中断,而同时潜水员仍继续下潜或排气。
❸潜水衣破裂或排气阀出现故障自动向外排气,而供气又补充不足。均可导致潜水服内压低于服外水压。但由于硬质的头盔和领盘能抗住一定水压,而软质的潜水衣不能抗水压,以致造成上下压差,即下肢、腹部和下胸部受压高于上胸和头颈部。血液、淋巴液等即从身体下部被挤向头、颈和上胸部,导致组织损伤。
压差大小决定了挤压损伤的程度:
❶压差较小,潜水衣贴压躯体,紧缚胸腹。由于吸气肌须用力克服胸、腹壁外静水压才能吸气,所以感到吸气困难;并有头晕、轻度头痛及视敏度降低等症状。
❷压差较大,下肢和躯干下部大量血液被挤向上,经由下腔静脉涌向胸腔,右心血量剧增,并导致上腔静脉及其分支系统的所有静脉内血液增多,静脉压升高。引起头、颈及上胸部静脉、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甚至瘀血、渗出、出血等病理变化。在胸部可见到挤压伤的典型体征——相当于领盘下缘线以上的皮肤呈紫褐色,以下呈苍白色,界线分明。口、鼻流血,眼球结膜充血、出血,因咽鼓管的咽部开口处被肿胀软组织堵塞,鼓室内压升高,鼓膜外凸,重者鼓膜破裂,外耳道流血。头、颈部软组织因极度充血、水肿而明显肿胀,有时竟达到难以摘下头盔的程度。舌及唇肿大,闭口困难,不能咬合。口腔内粘膜下出血。脑膜的静脉过度充盈,可引起剧烈头痛。胃毛细血管破裂可引起胃出血、便血。肺部充血,肺毛细血管破裂可咳血。严重者可有呼吸停止、昏迷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❸如压差过大可立即死亡。
治疗应注意迅速抢救罹患的潜水员出水。若有发生减压病可能,应进行加压处理;其他治疗措施应一并在加压舱内进行。轻症患者,无特异治疗。局部冷敷可消除肿胀、郁血。亦可用甘露醇、山梨醇等脱水剂消肿。吸氧可减轻呼吸困难,消除紫绀,缓解头痛。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如呼吸停止、昏迷或中枢神经系统活动障碍,应根据情况给予相应急救措施。肿胀、瘀血一般在2~3周内可吸收; 严重者要更长时间治疗和休息。预防在于
❶潜水前认真检查潜水装具和设备。不用空气压缩机直接供气,应用储气瓶,备有足够的气体。
❷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则。根据水面供气能力,控制下潜速度。
❸在水底作业时,潜水服内要保持足够的气垫,以适当地抵消部分负浮力。水面人员要控制好软管及信号绳,以防潜水员跌落。
❹当排气阀发生故障持续排气或潜水衣破裂时,水面要加大供气量,潜水员应即迅速出水。
❺遇供气中断,潜水员应停止排气,立即出水进加压舱,进行预防性加压处理。
面部挤压伤 面部挤压伤见于轻潜水员戴各类潜水面罩潜水时。如戴眼鼻面罩或有咬嘴的全面罩,下潜速度过快,没有或来不及用鼻向面罩内呼气或戴没有咬嘴的全面罩,供气调节器失灵,供气不足或中断,均可使面罩内压力低于外界环境水压,呈相对负压状态,犹如拔火罐作用而引起面部挤压伤。轻者仅感面罩范围以内的面部被抽吸和面罩边缘接触皮肤部分有轻压感。重者面罩范围内的面部皮肤肿胀、瘀血、发绀、剧痛,鼻出血,眼结膜充血,甚至眼球突出,球后及视网膜出血,视觉障碍。
此外,如下潜时屏气,除引起面部挤压伤外,因无气体进入肺内,肺内压低于外界静水压,还可引起胸廓挤压,发生呼吸困难、胸痛,重者肺出血。
治疗的主要方法有对症治疗,如局部冷敷,消除瘀血、肿胀;疼痛严重者,给予镇痛剂。预防主要为检查装具,控制下潜速度,并及时向面罩内呼气,以防面罩内压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