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调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调羹

调羹

参见“傅岩梦”。赵长卿《朝中措》:“自是盐梅姿质,伫看大手调羹。”赵善括《醉蓬莱·魏相国生日》:“补衮工夫,调羹手段,如今重试。”

☚ 调鼎   调玉髓 ☛
调羹

调羹tiáoɡēnɡ

━━ 指宰相。元·蒲道淙《郭某席间赋》:“调羹事业无劳问,深谢诸公愧不能。”清·邱心如《笔生花》第三十二回:“圣旨煌煌违不得,因教勉强代调羹。”参见“调梅”条。

☚ 调鼎   陶甄 ☛

调羹

借指大臣佐君治国。明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 “昨夜江头涌碧波,满船都载相公鹾。虽然要作调羹用,未必调羹用许多! ”
○ 羹梅

调羹tiáoɡēng

汤匙。

调羹tiáo gēng

《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梅都是调味品,意为商王武丁立傅说为相,欲其治理国家,如调羹之味,使之协和。后用“调羹”比喻宰相的职责。元·蒲道原《闲居丛稿·郭某席间赋》:“调羹事业元劳问,深谢诸公愧不能。”也作“调盐”。宋·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治装行入觐,金鼎重调盐。”也作“调梅”。唐·李×《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也作“调鼎”,谓调鼎中之味。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也作“调和鼎鼐”,鼐,大鼎。宋·欧阳修《又回富相公谢书》:“群心以安,出纳枢机虽为于要任,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明·徐元《八义记·宜子争朝》:“赵盾身为正卿,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也作“鼎鼐调和”。元·郑德辉《老君堂》二折:“鼎鼐调和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也作“调鼎鼐”。前蜀·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同旧韵》:“期君调鼎鼐,他日俟羊斟。”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炊食部 > 挹取具 > 匙 > 調羹
調羹  tiáogēng

即匙。可用以調製羹湯,故名。

烹调

烹调

庖(庖馔) 膳 馈 调治 调羹 调饪 炙脍 调烹 烹燔 烹庖 烹和 烹治 饪熟
烹调食物:烹胹 调鼎
烹鱼:烹鲜
烹调珍美的菜肴:炰鳖脍鲤
烹调珍奇名贵的菜肴:烹龙炮凤 烹龙炰凤 烹龙庖凤 烹龙煮凤 炙凤烹龙 炰凤烹龙 炮凤烹龙 炮龙烹凤
主持烹调:掌灶
司厨,烹调:调膳
烹调并啖食:调啖
烹调方法:炒(~菜;~肉) 炸(油炸)焌(~豆芽) 炝 烩(~饭;杂~) 烧(~油;红~) 焖(黄~)焯(焯菜) 煠(~丸子) 爆(爆炒) 燔 煸 焗(~鸡) 熘 熯烀 煨 燉 焌 涮(~羊肉) 漤溜(~肉片) 煎(~灼) 熬(~汤;~煎;~煮) 卤(~制;~肚;~鸡;~豆腐) 脍 腤(~鱼) 汆(~汤;~花生米) 川 炙(烹~) 烹 扒(煮~;~乎乎;~羊肉) 滫
烹调的技艺:炊艺
烹调时间短易嚼:嫩(~肉;炒得~)
烹调时间长难嚼:老(炒~;肉~)
(烹煮调制食物:烹调)

☚ 煮熟   宰杀、腌制 ☛

食具

食具

杯箸
吃饭的用具:餐具 馔具
舀食用具:勺(勺子;木~;铁~;汤~;饭~)
舀食小勺:匙(匙子;饭~) 匕(食匕) 鍉 魁 调羹
舀汤的小勺:汤匙 羹魁
羹匙的美称:金杓
羹匙和筷子:匕箸
供陈设的食具:供具 共具 馔具
(饮食用的器具:食具)

另见:盛食具

☚ 食具、筷子   筷子 ☛

治政

治政

辩政 养政 理政 修事 临事 调胹 调羹鼎
治理政务:制治 制理
治理国家政事:调羹
治理乱政:讨乱 拨乱(~为治)
亲自治理政事:亲事
 临朝治理政事:涖政
 帝王亲理朝政:亲政 临御 临极
 宰相辅帝综理朝政:和羹
治理京畿:尹京
地方官吏的治政:抚字催科
 任县令,治理地方:试邑
帮助治理国政:资政
辅佐治理政事:辅治 辅政 佐治
治政得当:体当
(治理政事:治政)

☚ 治国之道   治军 ☛
000116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