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生态经济试验区
秦巴山区泛指秦岭和巴山山区。秦巴山区是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区域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秦巴山片区规划范围包括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六省市的79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22.4万平方千米。2010年末,该区域总人口为3717.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为3032.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56.3万人。
国家 “十二五” 规划已将秦巴山区经济协作区纳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将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与推进区域跨越式发展提升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将重大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项目、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列入 “十二五”规划,予以重点扶持。科技落后是制约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 “瓶颈”,为此,国家在科技方面将支持矿产、有色冶金、农特产业、中药材、能源等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加大铅锌业科技开发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组建核桃、花椒、油橄榄、茶叶、中药材深加工等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在铁路方面,要以建设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为重点,统筹片区内铁路、公路、民航和水运建设,构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运能充分、快捷通畅、安全环保的综合运输网络,把陇南建成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通道。铁路项目方面,规划建成兰州至重庆铁路 (陇南段)、成都至兰州铁路 (陇南段),争取开工建设天水至平凉铁路南延至武都项目,适时推进九寨沟至陇南至阳平关铁路前期工作,实施徽县标准三级火车站改扩建工程、甘肃宝徽集团铁路专用线改扩建工程。适应陇东煤炭资源异地转化和陇煤南运、陇电入川的需要,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重庆市城口县、陕西省紫阳县、镇巴县、四川省通江县、万源市等五县 (市) 以 “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为主题联合举办扶贫统筹试验区合作论坛,五县市建立秦巴山区扶贫统筹试验区联席会届期和年会制度,每年一次会议,在五县市轮流召开,深入研究扶贫统筹试验区合作的重大问题,探讨完善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促进试验区各县市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广泛的合作渠道,努力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作发展的区域合作格局。统一编制秦巴山区统筹扶贫试验区五县市连片扶贫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合力争取国家在宏观政策上给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发展提供特殊制度和政策安排。在交通、饮水、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阻碍老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上,争取扩大扶持面、提高扶持标准。整合川陕苏区红色资源、秦巴山区生态资源,优化旅游线路,建立区域旅游协作网络,拓展旅游联合体组织的职能,构建区域旅游大市场。加大对试验区森林盗采盗伐的联手打击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切实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高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合作研究自然灾害联合监测和灾害性天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协议,坚持重大天气过程会商,建立重要气象信息、重大灾害情报通报制度和灾害防治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大力发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和 “无灾帮有灾,轻灾帮重灾” 精神,五县市形成有机整体,整合区域人力、物力,共同应对各类灾害发生、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大力整合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资源,加强协作,优势互补,控制总量、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加强安全稳定等社会管理的合作与交流,联手打造社会安定有序、政治稳定和谐的秦巴山区扶贫统筹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