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调和鼎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调和鼎鼐 调和鼎鼐tiáohédǐnɡnài━━┃┃ 鼎,三足两耳烹调器;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之责。元·郑光祖《老君堂》二折:“鼎鼐调和理庶民,安帮定国立功勋。” ☚ 衮衮诸公 旌戟 ☛ 调和鼎鼐借指宰相治政。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 “调和鼎鼐费心机,别户分门恩济威; 钻火燃寒灰,这燮理阴阳非细。” 调和鼎鼐tiáo hé dǐng nài见“调羹”。 调和鼎鼐,融采百家 意为作品善于将不同的东西加以调和,并吸取众多作品的长处。“鼎”,即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脚两耳;“鼐”,即大鼎。 字数:64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超凡脱尘,心泰神宁 行意任达,素心澹泊 ☛ 履行 履行践 蹈(蹈履) ☚ 施行 奉行 ☛ 处理政务 处理政务理务 应务 省事 省治 营治 听览 ☚ 处理事情 处理方法 ☛ 调和鼎鼐diào hé dǐng nài比喻掌握和处理国家的重要事情。“鼐”,大鼎。元·无名氏《连环计》三:“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调和鼎鼐,燮理阴阳。” 调和鼎鼐tiáohé-dǐnɡnài调和:烹调,调味。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调配鼎鼐中所煮食物的口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调和鼎鼐tiáo hé dǐnɡ nài见“调合鼎鼐”。 调和鼎鼐tiáohé-dǐngnài〔述宾〕 在鼎鼐中调和五味。比喻宰相治理国家。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沙汰江河浊,~新。” 调和鼎鼐;燮理阴阳 调和鼎鼐;燮理阴阳tiáo hé dǐng nài;xiè lǐ yīn yáng【上】调和:烹调。鼎:古代烹煮器具。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和五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旧指宰相职责。清·陶贞怀《天雨花》一回:“长成必定功名显,调和鼎鼐济苍生。” ☚ 绳愆纠缪;匡俗济时 无偏无党;有典有则 ☛ 调和鼎鼐tiáo hé dǐng nài调:调和。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鼐:大鼎。即在鼎鼐中调味。旧比喻处理国家的重大事情。宋·欧阳修《又回富相公谢书》:“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