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诸葛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诸葛恪203—253三上吴大将。诸葛瑾子,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少有才名,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初任骑都尉,曾侍太子讲读,从中庶子转左辅都尉。以丹阳山越人居深山,常叛,屡自求为官使击之。嘉禾三年(234年)任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纵兵割取山区将熟之谷稼,山越人饥穷,被迫出降。恪乃迁其一部分于平原,收其丁壮约四万人为兵。孙权嘉其功,迁威北将军,封都乡侯。陆逊死,恪任大将军,代逊领荆州事,驻武昌。孙权死,辅立孙亮,任太傅,杀与己争权的中书令孙弘。建兴元年(252年)败魏于东兴,遂有轻敌之心。次年,违众议发大军征魏,攻新城不克,士卒多伤病,被迫退兵,民怨沸腾。恪专断朝政,改换宿卫军将领,用其亲信,复欲兴兵伐魏,皇族孙峻乃密谋杀之。 诸葛恪 诸葛恪中国古代笑话。《太平广记》卷二五三引:“吴主引蜀使费祎饮,使诸葛恪监酒。恪以马鞭拍祎背甚痛。祎启吴主曰:‘蜀丞相比之周公,都护君侯比之孔子;今有一儿,执鞭之士。’恪启曰:‘君至大国,傲慢天常;以鞭拍之,于义何伤?’众皆大笑。又诸葛瑾为豫州,语别驾向台云:‘小儿知谈,卿可与语。’比往诣恪,不相见。后张昭坐中相遇,别驾呼恪:‘咄,郎君!’恪因嘲曰:‘豫州乱矣,何咄之有!’答曰:‘君圣臣贤,未闻有乱!’恪复云: ‘昔唐尧在上,四凶在下。’答曰: ‘岂唯四凶,亦有丹朱。’” ☚ 诸葛恢 读经 ☛ 诸葛恪 诸葛恪生卒年不详,字元逊,琅玡阳郡(今属山东)人。诸葛恪弱冠拜骑都尉,转左辅都。赤乌年间迁大将军,领荆州事,寻领太子太傅,封阳都侯。后为孙峻等所杀。今仅存其所作《答费祎》诗一首,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入。 ☚ 吴 华覈 ☛ 诸葛恪203—253三国吴大臣。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瑾长子。少知名,才捷善辩。嘉禾三年(234年)任抗越将军,丹阳太守。率兵攻降山越,以其民充兵。陆逊卒,迁大将军,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不久孙权死,辅立孙皓。专国政。他力主伐魏,建兴二年(253年),率兵20万众攻新城,以士卒伤病,不得已退兵。然为民所怨,不久被皇族孙峻所杀。 诸葛恪203~253三国时吴将领。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瑾子。曾任抚越将军、大将军等职,被人所谗,被杀于酒宴中。 诸葛恪 诸葛恪203—253三国时吴将领。字元逊。琅琊阳都(今沂南)人。诸葛瑾之子。少知名,弱冠为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讲论道艺,以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孙权甚为倚重。嘉禾三年(公元234年),任命他为吴国抚越将军、丹阳太守。后率兵攻山越,以功封都乡侯。孙权死后,他辅立孙亮,任大将军,专理国政。建兴元年(公元252年),出兵攻魏,利用更作大堤之机,击败魏军,进封阳都侯,加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次年春,不顾大臣劝阻,又攻魏军于新城,兵卒伤病严重,被迫撤军。后遭皇族孙峻所谗,在酒宴中被杀。 ☚ 清兵破虏四事疏 诸葛亮 ☛ 诸葛恪203~253Zhuge Keman of letters of Wu of the Three Kingdoms 诸葛恪203—253字元逊,诸葛瑾长子。少知名,与张休、顾谭、陈表号为“四友”。初拜骑都尉,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后为丹阳太守,使郡内山越悉数尽出。陆逊亡后,升为大将军领太子太傅。孙权死后,掌吴大权为太傅。吴主孙亮与孙峻共谋诛之。以苇席裹之弃之石子岗,时年五十一。 诸葛恪203—253三国时吴将领。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瑾子。少有才名。嘉禾三年(公元234年),任吴国抚越将军、丹阳太守,率兵攻山越。孙权死,辅立孙亮,任大将军,专国政。他力主攻魏。建兴二年(公元253年),攻新城不克,士卒多伤病,因退兵。被皇族孙峻所谗,在酒宴中被杀。 诸葛恪203—253字元逊。三国琅邪阳都(山东沂南)人。诸葛瑾之子。聪明机变,名盛当世。起家吴国骑都尉。嘉禾三年(234),围攻丹阳郡山越,迁其老弱于平原,收丁壮为兵,计得甲士四万余。孙权官以大将军、太子太傅,遗诏辅佐孙亮。专擅朝政,欲以伐魏自高声望,无功而返,士卒死伤甚众,怨声载道,为皇族孙峻所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