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有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有駜》有駜有駜,真高大呀真肥壮, 駜彼乘黄。拉车四匹马毛黄。 夙夜在公,早晚都在官府里, 在公明明。在那办事多繁忙。 振振鹭,白鹭一群向上翥, 鹭于下。渐收羽翼身下俯。 鼓咽咽,鼓声咚咚响不停, 醉言舞。趁着醉意都起舞。 于胥乐兮!一起乐啊心神舒! 有駜有駜,真肥壮呀真高大, 駜彼乘牡。拉车四匹是公马。 夙夜在公,早晚都在官府里, 在公饮酒。在那饮酒喜交加。 振振鹭,白鹭一群向上飞, 鹭于飞。渐展翅膀任来回。 鼓咽咽,鼓声咚咚响不停, 醉言归。趁着醉兴把家归。 于胥乐兮!乐在一起真快慰! 有駜有駜,肥壮高大令人赞, 駜彼乘駽。拉车四匹铁骢健。 夙夜在公,早晚都在官府里, 在公载燕。在官府里设酒宴。 自今以始,从今开始享太平, 岁其有。年年都有好收成。 君子有穀,君子有福又有禄, 诒孙子。福泽世代留子孙。 于胥乐兮!乐在一起真高兴! 此诗叙写鲁僖公君臣在祈年以后的燕饮活动,当作于与齐桓、宋桓伐楚以后,结合《閟宫》一篇可知也。 诗一开始便写马,马极肥壮,都为黄色,其“乘”字指出了这些是驾车的马。周代的礼制非常严格,不同的身份地位在礼器的使用方面也有差别。身份本是抽象的名称,它们由具体的物质享受来体现,在出行时,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车驾了。本诗接着转向庙堂,“夙夜在公”的“公”,当作官府讲,与“退食自公”的“公”同。不过,这里的官府不同一般的官府,而是僖公祭祀祈年之处,亦即下诗中的“泮宫”、“閟宫”。祈年为郊祭,在国都以外,故首二句反复咏马。然后才写到乘车马的人,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揭开诗歌的主要部分,即宴饮部分。在宴会上,舞伎手持鹭羽,扇动羽毛,如鹭鸟一样,有时群飞而起,有时翩然下落,给宴会制造气氛。与宴的人们在饮酒观舞,不绝的鼓声震撼着他们的内心,优美翻飞的舞姿调动他们的情绪,酒酣耳热,他们不禁也手舞足蹈起来。忘记了平日的礼数、戒备、拘谨,都在舞蹈,摅发各自内心的快乐,相互感染,没有语言,但一举一动都在和对方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这时,诗人也为眼前的情景所感动,而发出由衷的希望:“呵,大伙一起快乐呀!” 第二章的形式和首章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字有所变化,一是描写得更具体细致,指出马为牡马,大伙在官府中所忙碌的是饮酒跳舞;二是写出时间变化,“鹭于飞”是舞者持鹭羽散去,舞宴结束,故而饮宴者也带着醉意而返回。 第三章揭出郊祀之事。駽为青骊,与前言乘黄不同,疑为鲁公所乘,以乘駽推出鲁公,显出其与群臣不同。群臣的欢乐是君主所赐,故曰:“在公载燕。”饮宴不是一种孤立行为,既是欢娱群臣,更是祭祀,朱熹说:“凡庙之制,前庙以奉神,后寝以藏衣冠,祭于庙而燕于寝,故于此将燕,而祭时之乐,皆入奏于寝也。且于祭既受禄矣,故以燕为将受后禄而绥之也。”正指出这种联系。下面四句是诗人的祈祷,希望从今以后,有好的收成,并把这福泽传之子孙。穀,兼含福善之意,诗人不仅希望鲁君把收获的粮食传给后代,更希望鲁国福泽绵长,享祚长久。《史记·鲁周公世家》载“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郊祭对于鲁国显示出在诸侯中的崇高地位,故诗人极力赞扬,每章以“于胥乐兮”为结束。 魏源《诗古微·鲁颂答问》曰:“《春秋》之书郊、书禘,皆自僖公始,则其僭亦自僖公始。”言僭不必恰当,《春秋》书禘始于僖公亦未必准确,但僖公时诚有郊禘,《閟宫》诗明显歌颂僖公作郊庙,那么郊祀重修在僖公时,诗人所以大加歌颂就容易理解了。 诗经·有駜有駜有駜,① 马儿强健又肥壮, 駜彼乘黄。② 强壮马儿四匹黄。 夙夜在公,③ 早夜办事在公堂, 在公明明。④ 鞠躬尽瘁为公忙。 振振鹭,⑤ 手拿鹭羽起舞, 鹭于下。⑥ 好象白鹭飞过。 鼓咽咽,⑦ 咚咚不停击鼓。 醉言舞。⑧ 酒醉舞态婆娑。 于胥乐兮。⑨ 上下人人都快活。 有駜有駜, 马儿强健又肥壮, 駜彼乘牡。 四匹公马气昂昂。 夙夜在公, 早夜办事在公堂, 在公饮酒。 公事之余饮酒浆。 振振鹭, 手拿鹭羽舞蹈, 鹭于飞。 好象白鹭翔翱。 鼓咽咽, 鼓声咚咚狂敲, 醉言归。 喝醉回家睡觉。 于胥乐兮。 上下人人齐欢笑。 有駜有駜, 马儿强健又肥壮, 駜彼乘駽。⑩ 四匹青马真昂昂。 夙夜在公, 早夜办事在公堂。 在公载燕。(11) 公余宴饮齐举觞。 自今以始,(12) 打从今年开始, 岁其有。(13) 岁岁都是丰年。 君子有穀,(14) 君子作了好事, 诒孙子。(15) 子孙后世相传, 于胥乐兮。 上下人人笑开颜。 (程俊英译) 【注】 这是一首颂扬鲁僖公和群臣宴饮的诗。鲁国自庆父之难以后,外有强齐睥睨其旁,大有袭取鲸吞之势。内多饥荒,国势岌岌可危。至僖公继位,采取了一些措施,内修武备,抚和臣民;外结邻国,易乱为治,才使鲁国转危为安。由于克服了天灾人祸,使鲁国获得了丰收。这首诗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写成的。诗的开头渲染了鲁国强盛的国力和奋发的精神。首句写马的强健肥壮(有駜有駜),四匹良马拉起兵车气势轩昂(駜彼乘黄、駜彼乘牡、駜彼乘 駽),以此来体现鲁国国力的强盛,真可谓兵强马壮。鲁国的强大,不止体现在武功上,也体现在文治上。鲁国的官吏,忠于职守,“夙夜在公”,为国事而鞠躬尽瘁(在公明明)。官吏的奋发向上精神,折光地体现了鲁国的清明政治。反之,一个国家的灭亡,也直接体现在吏治的腐败上。 接着,全诗用较大篇幅描写了君臣宴饮丰收酒的场面。大臣们在公事之余与国君一同宴饮(在公饮酒、在公载燕)。宴饮中,歌舞自然是少不了的。鼓敲得咚咚作响 (鼓咽咽),在一片鼓乐声中,美人们手拿鹭羽翩翩起舞(振振鹭),舞姿轻捷,宛如成群的白鹭飞过(鹭于下)。难怪舞者陶醉,酒者狂醉(醉言舞),直到酩酊大醉才归家 (醉言归)。如此盛宴,君臣同乐,上下欢笑(于胥乐兮),构成一幅太平盛世的君臣宴饮图。全诗通过对宴饮场面绘声绘色地描写,体现了鲁国的和睦、强盛。 诗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前半部分,是对第一章内容的重复,只是变易个别词语。只有第三章的后一部分变动较大,在内容上是对全诗的补充和深化。在庆丰收的酒宴上,人们高兴之余,自然要想到年年有余、岁岁丰收的问题。于是君臣们祝愿、祈祷“自今伊始,岁其有”。“君子有榖,治孙子”两句诗,则是全诗的主旨。同《鲁颂》其它几首诗 一样,《有駜》一诗也是在颂扬鲁君这位中兴之主(君子有穀)。鲁君为鲁国的中兴尽了力,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而且会传于后世 (诒孙子) 。 全诗是从臣子的视角来写的。他们因遇上明君而心情舒畅地致力于国事,与君宴饮中的快乐,来自身处太平盛世而感受到的喜悦。在他们的眼里: “君子有榖”。对鲁君的歌颂,除了“君子有榖,诒孙子”两句直接用于对鲁君的歌颂外,主要是通过宴饮场面对太平盛世、对强大的鲁国的歌颂来体现的。当然,对鲁君的歌颂不乏溢美之辞,但作者是站在臣子的角度,通过亲身感受来歌颂鲁君的,因而感情显得真挚、自然。在历史上,只要最高统治者做了一些好事,哪怕是一点点,人们便不会忘记他,甚至会把他理想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