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许乃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许乃济1777—1839清朝大臣。字叔舟,号青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进士。曾任广东按察使近十年,维护鸦片走私贸易。后调任太常寺卿。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清朝政府禁烟与反禁烟的论争中,上《鸦片例禁愈严流毒愈大应亟请变通办理折》,请求弛禁鸦片,取消禁令,准许公开买卖,按药材纳税使鸦片贸易合法化;允内地自种自制鸦片,以解决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他的弛禁主张遭到严禁派鸿胪寺卿黄爵滋等人的严厉驳斥。1838年,道光帝面临银荒兵弱,接受了林则徐等人严禁鸦片的建议,遂被革职。 许乃济 许乃济1777—1839字叔舟,清浙江仁和(今杭州) 人。嘉庆十四年 (1809年) 进士,历任御史、广东按察使、太常寺卿等职。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外流,引起严重的财政货币危机,如何对待鸦片贸易成为当时经济思想领域的重要议题。地主阶级内部的一部分人主张对鸦片弛禁,企图通过弛禁来解决财政货币问题,挽救清王朝面临的危机。许乃济便是鸦片弛禁派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道光十六年 (1836年) 上《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应亟请变通办理折》,提出全面弛禁的两点论据,即“闭关不可,徒法不行”。认为不如干脆“仍用旧制”,实行弛禁: 第一,弛鸦片输入之禁,即将鸦片贸易合法化,“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入关交行”; 其次,弛贩卖吸食之禁,认为“究之食鸦片者率皆游惰无志、不足轻重之辈”,“海内生齿断无减耗户口之虞”,主张“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勿论”; 第三,弛种植鸦片之禁,认为“今若宽内地民人栽种罂粟之禁”,“则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自不禁而绝”,并认为种植鸦片并不妨碍农业生产,“初无碍于地力,而大有益于农夫”。其弛禁论完全从挽救白银外流和增加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而不惜牺牲民族利益。在当时产生一定影响。得到中外鸦片贩子的赞扬,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英国迫使清王朝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及19世纪后半期中国土烟种植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弛禁奏折上后,即遭到朝中禁烟派朱嶟、许球、袁玉麟等人的严厉驳斥,道光皇帝迫于朝野禁烟派的压力,不得不于道光十八年 (1838年)下令将许乃济革职。 ☚ 包世臣 林则徐 ☛ 许乃济1777—1839清禁烟反对派。字青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进士。历任按察使、光禄寺卿。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清政府议禁鸦片时,他任太常寺少卿,上疏主张取消禁烟令,允许鸦片贸易和自产鸦片,为禁烟派黄爵滋等所抨击,被革职。 许乃济1777—1839字叔舟,号青士。清浙江仁和(杭州)人。嘉庆进士。道光十四年(1834)任广东按察使。道光十六年,清政府内部议禁鸦片时,任太常寺卿,上《鸦片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说鸦片无害,除禁止官员、士大夫和兵丁不吸食外,毋须禁止民间贩卖吸食;主张取消一切禁令,鸦片进口照药材纳税,使鸦片贸易合法化;甚至提倡内地可以自由种植鸦片,来抵销外国鸦片的进口。这些论调实际上代表了中外鸦片贩子和从鸦片贸易中获利的各级官吏的利益,因而不仅得到两广总督卢坤、广东巡抚祁的赞同,而且赢得外国侵略者的喝彩,称赞该奏折“立论既佳,文字也极清楚”,并译成英文,到处传播。道光十八年,此折为禁烟派黄爵滋等严厉抨击。道光帝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接受林则徐、黄爵滋等禁烟派的建议,勒令他休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