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言菊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言菊朋1889—1942

蒙族,北京人。
著名京剧演员。在“谭派”的基础上,吸收其他行当和京韵大鼓的唱念方法,自创新腔,世称“言派”。
姓:玛拉特
原名:言锡
字:仰山
自号:善有僧(一作善有德)
别号:悟陶
别名:言言锡

言菊朋

喜报一封祭先翁——纪念先父菊朋诞辰七十周
言慧珠解放日报1959年12月18日
谈谈言菊朋
七年前言菊朋之回顾
言菊朋君下海
言菊朋(1890—1942)
听 潮
采菊轩主
江上行
关志昌
戏剧月刊1930年3卷1期
戏剧月刊1931年3卷8期
戏剧界1981年5期
*传记文学1983年42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6册第121页
言菊朋、言慧珠父女
回忆言菊朋
言菊朋(1890—1942)
许姬传
桂秉权
吴春礼
*大成1984年129期
艺谭1985年3期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第525页

言菊朋

京剧“四大须生”简介:余叔岩、高庆奎、马连
良、言菊朋
陈国卿人民戏剧1982年2期
言菊朋传略李宗白戏曲研究1988年26辑

言菊朋1890——1942

原名錫,别號悟陶,自稱善有僧,北京人,蒙古族,1890年 (清光緒十六年) 生。民國初年在蒙藏院任録事。後拜譚派紅豆館主爲師,在言樂社學戲,同時得譚派陳彦衡指導。二十年代初,曾與梅蘭芳、楊小樓等同臺演出。1922年應梅蘭芳之邀赴上海演出,銀厲演《失街亭》、《空城計》、 《斬馬謖》而轟動上海劇壇,被譽爲“真譚正宗”; 同年回北京自組班社演出。1925年應尚小雲之邀與于連泉 (小翠花)、劉景然等組協慶社。其表演藝術主要融化譚 (鑫培)、汪 (桂芬) 兩派藝術精華,兼取張二奎、王九齡等名家之長,並吸收其他行當和京韵大鼓演唱方法,自創新腔, 獨蹊徑, 遂形成言派藝術。演出劇目有《鼎盛春秋》、《三讓徐州》、《蜀魏戰史》、《汾河灣》、《上天臺》、《南天門》、《應天球》等。1942年6月20日逝世。年52歲。

言菊朋

京剧表演艺术家。1890年11月23日生,1942年6月20日去世。北京人,蒙古族。民初曾在蒙藏院任职,酷爱京剧,于1923年正式下海成为专业京剧演员。20世纪20年代末,自己成班。文化素养较高,尤精通音律,注重音律与四声调值的关系。在继承谭派的基础上,吸收其他行当及京韵大鼓的唱念方法,形成一种婉转跌宕、细腻精巧的唱腔,世称“言派”。代表剧目有《卧龙吊孝》、《让徐州》等。

言菊朋

236 言菊朋1890—1942

京剧演员。名锡,蒙古族,北京人,演老生。少时酷爱“谭派”(谭鑫培)艺术,并受教于陈彦衡、红豆馆主、王瑶卿、钱金福、王长林等。曾在清朝“蒙藏院”任职,后经推荐,随梅兰芳赴沪演出,从此由票友下海,早年恪守“谭派”正宗,20年代末整理演出一些“谭派”以外的剧目,结合自己嗓音条件,以音韵声腔取胜,终于独树一帜,形成苍凉古朴、沉郁悲怆、婉转清幽的言派。他对“四声”运用有深刻研究,主张“腔由字生,字正而腔圆”,其所创造的唱腔和念白力求无倒字飘音,字准句清,细腻精巧,跌宕有致。他善于扮演忠厚、朴实、正直、仗义、带书卷气的文人、贤士。《让徐州》、《卧龙吊孝》、《骂王朗》、《吞吴恨》、《空城计》、《上天台》、《击鼓骂曹》、《骂殿》、《白蟒台》、《宫门带》等为其专擅剧目。传人有其子言少朋、儿媳张少楼、李家载以及再传弟子毕英奇等。

☚ 金少山   余叔岩 ☛

言菊朋1890—1942

京剧演员。原名锡,北京人。蒙族。工老生。由业余爱好转为专业演员。师承谭鑫培且有所发展。精音律,注意四声的运用,采各家之长创一种婉转跌宕的唱腔,世称“言派”。独擅剧目有《让徐州》、《卧龙吊孝》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