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内环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内环境milien internal

高等动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为了与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相区别,1875年法国生理学家伯尔纳(Claude Bernard)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组织液与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液是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可通过细胞膜与细胞,或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起着体内细胞之间相互联系,以及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作用。它的理化性质(离子浓度、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相对稳定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见“组织液”、“细胞外液”)

内环境

内环境neihuanjing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所构成的整个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约占体重的20~25%。这几部分体液是彼此隔开而又互相联系的。细胞不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对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可兴奋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等都有密切关系。机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使内环境总处于变动之中。但这种变动一般不超出一定的范围。由于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协同工作和神经体液系统的精细调节,使内环境不但经常得到更新,而且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 休克   体液 ☛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系指较高级动物的细胞外液而言。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皮肤,将机体的大部分细胞与地球的大气环境隔开,机体细胞生存于体内的细胞外液中,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同时,细胞外液又是机体与大气环境交换的媒介。人类和较高级动物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及脑脊液等。内环境的各种条件必须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内环境

见“生物”中的“内环境”。


内环境

人和动物体内细胞所浸浴和生存的体液环境。如血浆、组织液等细胞外液。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特性如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及各种化学成分的变化均有一定的限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或自稳态。自稳态遭破坏,则机体即出现疾病。

内环境

内环境

指细胞外液的总称,包括血浆、组织液、房水和脑脊液等,是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体液环境。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细胞外液提供的,代谢产物又需排泄到细胞外液中,所以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所达到的相对平衡状态,生理学称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机体细胞不断消耗细胞外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同时又不断向细胞外液排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和热量,所以新陈代谢不断破坏内环境的稳定。另外,外环境的变动也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如大气压的下降可减少氧的供应,从而使内环境中氧含量下降。因此,要保持内环境的稳态,机体必须通过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等机能不断地进行调节。老年人因各种生理机能下降,不能及时调节或纠正内环境的紊乱,以致影响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所以老年人相对易患各种疾病。

☚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血液 ☛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ment,internal medium

指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机体在各种因素的干扰下仍能保持内环境化学成分、量和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保持稳态,这与机体内神经体液因素的反馈调节有关。

内环境

内环境

细胞外液是机体的内环境。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其中溶解了多种物质,总称为体液。体液约有2/3在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其余1/3左右在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间隙液(可简称组织液)、血浆、淋巴、脑脊液、眼球内液等。1857年Claude Bernard首先指出: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直接生活于其中的液体环境,并称为“内环境”。单细胞动物与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等)的机体细胞,在代谢中能直接与其周围的外界液体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但人类的组织结构极为复杂,几乎所有的机体细胞都不能与外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而是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人体的细胞外液已高度分化,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是组织液和血浆。在细胞外液中,组织液占3/4以上,因含大量粘多糖,几乎全部处于凝胶状态,因而流动范围很局限,这是一般机体细胞直接生活于其中的液体环境。组织液一方面通过细胞膜与机体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另一方面又通过毛细血管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血浆量略少于细胞外液的1/4,却在全身血管中不断循环流动,它不但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又可通过肺、肾、皮肤、胃肠道等器官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又是机体各部分细胞之间相互联系以及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laude Bernard最先指出:内环境保持“稳定”是机体“自由、独立生活的必要条件”。在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如血糖过低或血液中氢离子浓度过高等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细胞的功能。在动物实验中,对于离体器官的灌流液,其离子浓度、温度、酸度、渗透压等若不能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此器官的活动也不能维持“正常”。在体外培养各种组织细胞,培养基的成分与理化性质必须严格地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便不能培养好。这些都说明,Claude Bernard的这一著名论断是正确的,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即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主要是由于细胞代谢过程基本上都是酶促反应,要求最适温度与酸度,要求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此外,细胞对刺激的反应以及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也都受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实质上是一种动态平衡。一方面由于外环境变化引起机体反应,或外环境变化对机体的直接作用,以致体内某些器官活动与细胞代谢发生变化,因而导致内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与此同时,机体内有一整套复杂的调节功能,限制这些变化的幅度并使之恢复原状,因而内环境的这些变化就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1926年Walter B.Cannon首先注意到这种动态平衡的情况,并称之为“ho-meostasis”即“稳态”(或“自稳态”),以区别于一般可逆性理化反应的平衡状态。维持稳态的机理,首先是内环境中某些成分的缓冲作用,如水分吸热、蛋白质与弱酸盐等缓冲酸度的变化等,使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的幅度不致过大;而更重要的是对心血管系统、肝、脾、肺、肾等器官的活动进行调节,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恢复原状。至于体内维持稳态而调节内脏活动的机理,则不但有各种细胞与组织器官的自身调节,更重要的是内分泌系统与植物神经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调节作用;而这些调节活动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属于负反馈调节。
虽然最初只将稳态概念用于说明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实质,但现在已广泛用于阐述各种生理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情况。

☚ 味觉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
000099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