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观书有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宋诗篇名。七绝。朱熹作。见《朱文公文集》卷二。共二首,其一更为著名。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诗以形象比喻与鲜明意境将读书感受表达出来。半亩方塘如打开明镜,清莹澄澈,天光云影,映照其间;此因源头活水长流不竭之故。借以喻指读书使人增长知识,明辨事理。不过,诗中所谓“源头”不外儒家圣贤之学说;如将原意抽象化,则极富理趣,堪称警句。此诗既有自然审美情趣,也有哲理审美高度;讲哲理不发议论,而让形象体现,堪称“不腐之作”(陈衍《宋诗精华录》)。张谦宜评朱熹诗云:“因他胸中先有许多道理,然后寻诗家言语衬托出来,此却别是一路。”(《斋诗谈》卷五)所论不无道理。 ☚ 示儿 湖上寓居杂咏 ☛ 《观书有感》 七言绝句。朱熹作。诗从写景起:半亩方塘,如明镜一般,天光云影,倒映其中。接着发出议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诗都是比喻,塘水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做学问也是如此,思想不能板滞,胸中明澈,就能正确反映事实。寓哲理于其中,耐人寻味。 观书有感朱 熹
【原诗今译】
观书有感〔1〕《观书有感》,一本题作《观书》,原题二首,选其一。朱熹(公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绍兴年间进士,官至宝文阁待制。追谥文,赠太师、信国公,改徽国公。南宋理学大师、儒家称为朱子,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都有突出贡献。 〔2〕“半亩”二句:鉴:镜。开:古时是铜镜,用时打开。二句意为半亩见方的一塘水像一面打开的镜子,天光云影倒映其中荡漾移动。 〔3〕“问渠”句:渠:他,指方塘。句意为问他为什么能这样清澈。 这首绝句上联写景,描绘澄澈明净、能够映照天光云影的池塘;下联议论,说明池塘因为从源头不断输入活水,因而不枯竭、不污浊、不陈腐,保持它的清澈明净。这就使诗的感性形象具有了理趣,也就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给人以启迪。诗题作《观书有感》,作者原是指读书而言,要求人们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但这个意象所蕴涵的哲理,即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其意义又不仅仅只在于读书学习,有更普遍的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