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枢密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枢密使 中国古代官名。 唐代宗时始以宦官掌枢密,其后握权之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干预朝政,甚至废立君主。至昭宗时,借朱温之力,尽诛宦官,始改以士人任枢密使。 朱温称帝后,改名崇政使,遂以君主左右最亲信大臣任此官。 后唐复称枢密使,其实权有超过宰相的。宋代沿其制而略加变通,以枢密使为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枢密院的长官,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宰执”。惟枢密使有时亦称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 其副职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任此职者一般为文官,也偶用武人。 北宋时偶由同平章事兼任。南宋开禧时,定制由同平章事兼使。 遇有军事措施,均由枢密使秉承君主意旨决定执行。清代军机大臣往往尊称以枢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