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静坐法
藤田静坐法,是日本明治后期藤田灵斋所传授的静坐方法,为日本当时流行的静坐两大派别之一。藤田灵斋对静坐分三步教授: 第一步为初传;第二步为中传;第三步为奥传。整套静坐法称为“息心调和法”。对第一、二步静坐法,藤田本人著有专书,在我国有中译本,对第三步奥传,藤田强调亲传口授。初传只讲丹田呼吸,单纯之观念法,这两项内容,也包括在第二步功法中,第三步无书面资料外传。现分调身、调息、调心三法述之:
调身法 调身法即为身体之姿势要求,姿势可采用以下几种:
(1)踞坐: 即日本式的跪坐,但要注意两足踝不可重叠。
(2) 椅坐: 即一般的坐式,要注意避免椅子太低而两脚过垂。
(3) 盘膝坐: 行正式修炼法时,以此式最为适宜。要点是: 下腹部稍向外凸,脐以上部分微凹; 头不可倾于前后左右,不可过斜,要耳与肩相对,鼻与脐相并; 肩自然平直,不必紧张,脊柱骨自然正直,不可弯曲如弓;两手自然附于身侧,两掌置膝上互握; 两眼轻闭。
调息法 调息法即呼吸的组织,分三步进行:
(1) 努力呼吸: 进行鼻呼鼻吸,自吸入以至呼出之际,下腹部加以力。具体来说: 息自鼻徐徐呼出,如一缕之烟,加力于腹,即使腹部低凹而紧缩,横膈次第升上,致胸腹狭小,肺中之空气悉行呼出,绝不残留。呼出既终,空气自鼻吸入,其空气充满肺部,使横膈向下,下腹部向前膨出,而稍忍耐。此忍耐之时间,随熟练与否,及其他种种之事项而异,绝无一定。开始时约十五秒钟左右,进而及于一分至三、四分钟。要注意的是: 腹部的鼓动,呼吸之间的停闭,要量力为之,不可达于极点,约七八成最佳; 吸气为时不可过长,呼气之时要尽量呼出,就是要吸短呼长,吸气时间约占呼气时间的三分之一;初行努力呼吸时,腹部胸部或后脑似有疼痛之感觉,不要中止,稍久会习惯; 饮食后不可即行努力呼吸,要间隔三十分钟。
(2) 丹田呼吸: 丹田呼吸即腹式呼吸,也就是在用意识的努力呼吸的基础上,形成呼气时腹部下凹,吸气时腹部凸起的腹部自然起伏。
(3) 体呼吸: 这是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进一步自然形成的。藤田氏认为,此体呼吸别无特异的法式,无呼息也无吸息,若全身八万四千之毛孔云蒸雾起,在进行着呼出吸入之动作。实际上这是呼吸高度柔和轻缓的一种体会。
调心法 调心法为心意修炼之方法。藤田氏认为,人之精神方面,可分为杂念、无念、观念、确信状态四步。而调心法就是如何使去除杂念,经历无念,然后达到观念,最终出现确信状态。其主要使用方法,即我们所说的默想字句,藤田氏称为“公案”与“腹读”。所谓“公案”,就是为一名词或一种文句,以表明本静坐法之根本要义与静坐者之希望目的。所以公案就是确定某一名词或文句,如因病体或虚弱之人,可用 “健全” 或 “无病” 两字。藤田氏认为文句以两字或一字为最好,四字则属过多。文句确定后,在一定时期内不要轻易更换。已确定之公案,于腹中读之,是谓之“腹读”。所说腹读,实际上是默想、默念。如果默念的文句非常复杂,可以用布或纸制成一个圆体,贴附于腹部,静坐者的两眼光先注意此圆体,然后闭目默想此文句,同样有效。
调心的过程大致是: 去除杂念,达到无念。藤田氏认为,行前之努力呼吸,而腹读公案,呼吸渐进,脑部渐沉静,杂念渐减,则精神作用之腹读愈增进,腹读之精神作用愈增进,则杂念愈减,遂呈无念状态。当某些杂念被去除之时,就称为“无念”。从无念到观念,观念是无念的提高。藤田氏认为,所谓“观念”,乃专思专念之意味也,也就是能够专心一意在练功上,从观念到确信状态,如果能够保持观念状态,从而出现入静状态,就是藤田氏所称的“确信状态”。藤田氏认为,观念与确信非实质上区别,自实质上考之,全属同一之心的作用,惟以确信为观念之上一层。那时候其真状态,非吾人之笔舌所能尽,非自身之实验,焉能知之也。确信状态的出现是非常困难的,而要准其顺序而徐徐锻炼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