蔫头耷脑niān tóu dā nǎo精神不振。〔例〕可瞧您,不就为了一把竹棍棍儿吗,蔫头耷脑的。要依我,管它呢!(皇142)∣走近些一看,那小可怜儿毛色身架都是上等的,可就是蔫头耷脑,叫两声,也没什么精神。(味267)∣看你那蔫头耷脑的样子,快着点儿发号令,让我们干啥呀?(男211) 蔫头耷脑五6772熟形容花草萎缩下垂的样子。比喻人垂头丧气、萎靡不振的样子。⑴北京官话。北京。刘绍棠《野丫头谷玉桃》:「花畦里也乱七八糟地插着几枝~的狗尾花。」⑵胶辽官话。山东牟平〖 〗。◈ 萧亦农等《灰腾梁》:「后生家,别~的!这道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你瞧瞧,多热闹!」许大文《请骂》:「穷日子~过得灰秃撸。」蒋子龙《基础》:「他们一见路永存那副~,一边走还一边在嘴里念念有词的样子,心里一下子都凉了。」也作「蔫头搭脑」:⑴东北官话。东北〖 〗。路遥《风雪腊梅》:「他坐在椅子上,像黑霜打了冬瓜花,~。」⑵冀鲁官话。河北中部〖 〗。严志和还在那里~呆着。   拉了秧的黄瓜上了架的烟——蔫头耷脑上架的烟: 指收割后的烟叶晾在架子上。蔫(niān): 双关,本指黄瓜、烟叶失水而萎缩,转指人精神不振。耷脑: 垂着脑袋。形容精神萎靡,没精打采。 蔫头耷脑蔫头搭脑niān tóu dā nǎo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的样子。如:他这些日子总是~的。 拉了秧的黄瓜上了架的烟——蔫头耷脑见“霜打的茄子——蔫头搭脑”。 蔫头耷脑niān tóu dā nǎo蔫:没有精神。耷:垂着。形容无精打采的样子。 〔例〕没水喝时,他们走路都没劲,就像被霜打了似的,一个个~;一旦有水喝,他们精神焕发,一个个生龙活虎。 【辨析】“蔫头耷脑”与“没精打采”都指没有精神,但“蔫头耷脑”很形象,“没精打采”更直白。 【提示】“蔫”下边不要写作“与”。 蔫头耷脑niān tóu dā nǎo形容无精打采的样子。蔫: 精神不振。耷: 耷拉,向下垂。也作“蔫头蔫脑”。 蔫头耷脑niān tóu dā nǎo见“蔫头蔫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