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落花落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落花落果abscission of blossoms andfruits从花芽开绽、果实生成到成熟以前的发育过程中非正常脱落现象。包括花蕾、花朵和幼果。果实在临近成熟前脱落则称为熟前落果或采前落果。常绿果树在越冬期间的落果称冬季落果。 (日/月) 落花 在开花、谢花之间, 子房或其附属部分随即脱落者, 称落花; 花蕾未开放而脱落者称落蕾。落花常常是花量多, 盛花期长, 花朵发育期短或发育中途败育等原因。枣的落蕾量约为20~60%, 柑橘的某些品种可高达80%左右;葡萄、杏等则落花量颇高。雌雄异花的雄花, 一般在开放、散粉后脱落。苹果的某些品种如国光, 开放而未授粉、受精的花朵, 花柄常不能形成离层, 当年并不脱落。落果 果树的早期落果, 发生在落花后1~2个月内, 落果的始期、持续时期、脱落高峰和次数, 因果树种类、品种而异(见图1、图2)。仁果类和核果类果树一般有二次落果高峰,第一次多在落花后2~3个星期, 多数是受精不完全的幼果; 第二次在落花后4~5个星期, 北方果区仁果类大体在6月上中旬。有的树种、品种落果量大, 常影响产量。具有单性>结实的树种或品种, 其落果次数不明显, 如柿、柑橘、枣等花期较长, 幼果脱落期也较长。葡萄落花落果较集中,常于盛花后2个星期内一次脱落。苹果、梨、桃、柑橘等果树,果实在成熟前还有采前落果现象, 其程度与品种特性有关, 苹果中旭、大珊瑚、元帅等品种采前落果严重, 自成熟前30~40天起开始少量脱落, 15~20天大量脱落;柑橘一般发生在越冬过程中。采前落果会给果树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比 盛花期后天数 落花落果原因 ❶花器发育不完全。如雌蕊、胚珠退化。 ❷未能授粉受精。如缺少授粉品种, 授粉不亲和, 花粉管伸长过缓, 雌雄蕊异熟等。 ❸胚发育中止。 ❹树体内贮藏营养不足。开花、坐果所需大量氮素营养, 主要来自贮藏营养, 新梢生长过旺与开花争夺贮藏营养, 或生长过弱, 使当年贮藏营养少, 难以继续提供花果发育对营养的需求。 ❺外界环境因子。低温、干旱、风沙、光照少等均影响开花、坐果, 导致落花落果。 ❻病虫为害。凡直接为害花朵、叶片者,均可造成落花落果。生产上出现过度的落花落果, 往往是综合因子影响的结果, 应分析其中的主导因子, 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 有助于减轻落花落果。 落花落果的机制 果树花芽分化的始期、进程及其所处位置不同,发育程度很不一致, 通常花量愈多,发育不全的花量也愈多; 开花后, 授粉、受精程度不一, 所得营养也有很大差异。因此, 在自然界落花落果是果树一种“自我调节”的现象, 通常仁果类的落花落果总量在60~70%, 葡萄为80%左右, 柑橘为90~95%, 杨梅、枣则在98~99%。有的树种落花落果现象不明显, 如栗、菠萝、草莓, 栗表现为空蓬; 菠萝草莓顶端部分小花停止发育, 仅使果实变小。花、果的脱落都是在花梗、果柄基部脱落酸含量水平提高,从而产生离层, 随后离层细胞解体, 花、果因重力而脱落。产生离层部位因树种而异, 有的发生在花梗或果梗近果枝一端, 如苹果、梨; 有的发生在花梗或果梗近果实一端, 如桃的采前落果。 生理落果又称六月落果, 是与树体中内源激素密切相关。种子中产生生长素有两次高峰, 第一次在谢花后3个星期左右, 第二次在胚生长完成期。有的果实种子和果肉还产生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以防止离层产生。如种子偏少, 内源激素水平偏低时, 幼果就不能从其他部位的器官吸取营养,于是发生落果(一般发生于6月)。柑橘、苹果、梨、葡萄、草莓、油橄榄及酸樱桃等落果前, 果实中发现有脱落酸, 并促使乙烯水平的提高, 此时, 乙烯参与离层的形成, 引起脱落。采前落果也与果实在近成熟时乙烯水平升高有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