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氮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氮肥dànféi以氮元素为主的肥料,如绿肥、尿素、氨水、硝酸铵等。能使作物茎叶繁茂,产量增加。 氮肥dànféi〈名〉含氮的肥料,能促进农作物茎和叶的生长,如硫酸铵、绿肥等。 氮肥dàn féi含氮为主的肥料,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1936年孙云蔚《萝卜白菜栽培法》:“氮肥: 不可过分,亦不可过少。过多,则叶部繁茂,根部瘦小。”◇氮素肥料。 氮肥nitrogenus fertilizer具有氮(N)标明量,并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氮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蛋白质则直接影响作物细胞的增长和新细胞的形成。植物缺氮,其生长发育则缓慢或停滞。此外,氮又是许多酶、核酸、叶绿素及一些维生素等的组成成分,植物氮素不足,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受阻,体内的蛋白质合成、遗传信息的传递,光合作用以及所有与酶有关的代谢过程将不能正常进行。
硝酸钙最早生产于挪威,故名挪威硝石。硝酸钙通常为硝酸工业或冷冻法生产硝酸磷肥的副产品,也可由氢氧化钙或碳酸钙直接中和硝酸制成。分子式为Ca(NO3)2·4H2O,又称为四水硝酸钙,含氮量为13%左右。西欧各国使用的硝酸钙,还在硝酸钙中加入4%~7%NH4NO3制成的颗粒状复盐[5Ca(NO3)2·NH4NO3·H2O],含氮15.5%。硝酸钙为白色或略带其它颜色的结晶或颗粒,极易溶于水。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极小。易吸湿,含水量2%的硝酸钙在25℃吸湿的相对湿度仅为43%。故在包装、贮运和使用时,需特别注意密封、干燥等防潮措施。硝酸钙也属一级无机氧化剂,遇有机物、硫磺等易燃物,也有助燃和爆炸性。其对热的反应比硝酸钠稳定,常温下不分解,加热到561℃以上时,才能分解为CaO和NO气体: 硝酸钙为含钙的生理碱性氮肥,故更适用于缺钙的酸性土壤。因其含氮量低,施用量须比其它氮肥相对增加。其它施用技术同硝酸钠等。
硝铵态氮肥的共性是:❶助燃烧和爆炸性; ❷吸湿性强; ❸遇热或碱性物质时会分解出氨气,故在碱性和石灰性土壤中也会发生氨挥发损失; ❹作物吸收后呈生理中性反应,属生理中性氮肥; ❺同时含有NH+4和NO-3,除了硝铵态氮兼宜的作物以外,也是一般旱地作物较理想的氮肥。与硝酸铵相比,其余的两种硝铵态氮肥的助燃烧、爆炸性和结块性较低,松散性也较好。 硫硝酸铵为等摩尔数的硫酸铵和硝酸的复盐,分子式为(NH4)2SO4·2NH4NO3。商品名称为列那硝、蒙丹硝。目前在欧美国家应用较多,中国尚未生产。产品通常为淡黄色或黄色颗粒,易溶于水,吸湿性和燃烧性均明显小于硝铵;松散性好,不易结块,便于贮存和使用。含氮量一般为25%~27%。其中18%~19%为铵态氮,7%~8%为硝态氮,故属生理酸性氮肥,在受热和碱性物质的作用下,也会分解出氨气。其农化性质介于硫铵和硝酸铵之间,适合施用于一般土壤和作物;作基肥、追肥均可,但以作追肥为好,用法同硝铵。施用量视作物、土壤肥力等情况而定。 硝酸铵钙又名石灰一硝酸铵。为硝酸铵和石灰石(或白云石)粉的熔合物,也可由硝铵与适量的石灰粉、白云石粉混合制成。成分为NH4NO3和CaCO3。一般组成是NH4NO3占55%~60%,CaCO3占40%~45%;含氮量约为20%,呈灰白色、灰褐或灰绿色粉末或颗粒;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反应;吸湿性较硝酸铵强,但其持水量大,故不易结块,且在较好的贮存条件下,仍能保其较好的散落性;每立方米肥料重量约1.2吨。硝酸铵钙适用于一般土壤,在缺钙的强酸性土壤上效果尤佳。一般做旱地作物追肥,肥效与硫酸铵相当;用在水田则不及硫酸铵。施用时可配施磷肥,但因其含碳酸钙会降低后者水溶性磷含量,故两者不要混施。 酰胺态氮肥 养分标明量为酰胺形态的氮肥。包括尿素及其衍生物脲甲醛(UF)、脲异丁醛(IBDU)、草酰胺等一些缓释氮肥。酰胺态氮肥含氮量高,物理性较好,贮运和施用方便,成本低,能不同程度地溶于水,并在土壤中能较快地转化为更易为作物吸收的铵态氮。故其肥效介于硝铵态氮肥与氰氨态氮肥之间。 氰氨态氮肥 养分标明量为氰氨形态氮的氮肥。专用作氮肥的氰氨态氮仅有氰氨化钙(石灰氮);另一氰氨态氮双氰胺则试用于作脲酶抑制剂。氰氨态氮难溶于水,其主要成分和水解中间产物对农作物都有毒害作用,在土壤中须经彻底转化才能为作物吸收利用,肥效缓慢。 氮溶液 养分标明量为多种形态氮的溶液肥料,亦称为氨络物。由硝酸铵、尿素或其它铵盐溶于液氨、浓氨水或水中混合而成的一种液体氮肥。呈无色透明或带黄色,含氮量范围较宽,一般在30%~40%,高者达50%以上。氮溶液有统一的命名规定。例如414(19-66-6)氮溶液,表示其总氮量41.4%,指由 19%氨、66%硝酸铵和6%尿素配制而成。按其游离氨浓度又分为有压和无压氮溶液两种,前者含有游离氨而产生明显的蒸气压,在操作温度下蒸气压较高,需备有高压处理装置和容器;后者不含游离氨,无须用高压罐和高压装置进行处理和贮存。与液氨和氨水原液相比,氮溶液的主要特点是:❶溶液的pH值比氨水低而含氮量比氨水高; ❷蒸气压相对低(15℃时约在0.4×105~1.5×105帕之间)、氨的挥发性较小,故贮运中一般无需用耐高压容器; ❸对钢仍有腐蚀,因而装运容器应以不锈钢和铝制的装酸槽车为宜; ❹当温度低至某一程度时,氮溶液中的可溶性盐会出现盐析现象。这种盐析温度决定其一年当中最适宜的室外贮存和田间施用时间。因具上述特点,它的发展速度比液氨和氨水为快,正逐步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氮肥品种之一。 合理施用 根据作物特性、土壤性质和气候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相应的氮肥品种和施用量,施肥时期及施用方法,是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的基本依据。 作物营养特性 作物种类、品种和生育期不同,对氮素的需求量不一。水稻、小麦和玉米等谷类作物,需氮量较多,甘蔗、叶菜类、桑、茶等需氮量更大,而豆科作物(含绿肥和饲料作物)则需要量较少。一般作物的营养期需氮量高于生殖生长期,故应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看苗分次施用氮肥。氮肥施用过量,容易引起贪青迟熟,病虫害增多,从而导致减产和产品品质下降等不良后果。 不同作物种类、品种和生育阶段,对氮素形态及其伴随的副成分的反应也有差别,因而对氮肥品种的适宜性也不同。小麦、玉米等各类作物,施用铵态氮、硝态氮及酰胺态氮(尿素)都能获得好的效果。烟草施用同时含有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肥料,可以改善烟草的品质(如味香、燃烧性好);但烟草忌用含氯的各种氮肥。马铃薯既喜铵态氮,又需硫较多,而氯对其淀粉形成有影响,故以施用硫酸铵等含硫不含氯的铵态氮肥为佳。甜菜及 一些蔬菜作物,对硝态氮的吸收利用效率好,宜施用硝态氮肥,尤其是甜菜更宜施用含有钠离子的硝态氮肥。 土壤性质 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的氮绝大部分是铵态氮和硝态氮,其数量主要取决于氮肥的施用量和土壤有机氮矿化速度,生物固定及损失等转化途径之间的平衡状况。土壤氮的主要转化途径见图2。 土壤的供氮特性和氮肥的增产效益是土壤氮素转化和氮肥施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就中国多数土壤的供氮和氮肥效益而言,将氮肥优先用于中、低产地区或耕地,其增产效益显著高于集中用在高产地区或小面积高产耕地。此外,土壤的一些具体特性也会影响氮肥增产效果,如在酸性土壤上,化学碱性和生理碱性的氮肥的效果就优于化学酸性和生理酸性氮肥。反之,在碱性和石灰性土壤上又以化学酸性和生理酸性氮肥为好。在含盐量高的盐碱土上,不宜施用含氯或钠高的氮肥。又如在以水稻田为主的地区,施用铵态氮肥和尿素,其氮素利用率高于硝态氮肥,等等。 气候因子 与氮肥施用关系最密切的气候因子有降雨、气温和光照条件等。例如:❶在多雨地区和季节,应选用较不易流失的铵态氮肥和缓释(效)性氮肥,不用或少用硝态氮肥; ❷在气温高的时候,用易挥发的铵(氨)态氮肥及尿素作追肥,常常发生伤苗,故应选择气温较低,作物茎叶没有露水的时间进行施肥,而且肥料的用量和浓度也要相应降低;施肥方法也应采用适合不同种植方法的深施技术; ❸终年光照条件较差的耕地,或者长期阴雨的季节,更应强调看苗施用氮肥,以免因光照不足而氮肥用量过高引起作物徒长贪青,植株嫩弱、抗倒伏和病虫害的能力差等情况发生,等等。 图2 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示意 施用技术 铵(氨)态及尿素氮肥宜深施。易挥发出氨(NH3),并伤害作物种子和茎叶的铵态氮肥,一般只作基肥施用。碳酸铵虽可作追肥,但切忌接触作物茎叶。在常温下比较稳定的其它铵态氮肥、尿素以及缓释氮肥等可作基肥、追肥。但其中氮素含量高和有害成分含量达到致毒浓度者,一般不宜作种肥。 氮肥与磷、钾等化肥合理配施,增产效益显著;氮肥与有机肥配施,除了协调养分平衡以外,还可通过有机肥料中的微生物将部分速效氮暂时转化为缓效性氮,起到减少氮素损失、延长肥效的作用;氮肥与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配施也是提高氮肥施用效益的途径之一。硝化抑制剂可抑制土壤中亚硝化毛杆菌的活力,从而减缓NH4+转化为NO2-的进程,俗称氮肥增效剂。应用硝化抑制剂具有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蔬菜和牧草等农产品中NO3-和NO2-的含量、改善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等方面的作用。硝化抑制剂的种类繁多,但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仅有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2-氨基-4氯-6-甲基嘧啶(AM)等几种,其中以CP最为成熟。选用的硝化抑制剂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❶只对土壤中的亚硝化细菌有抑制作用,而对有益微生物无害; ❷能与氮肥均匀混合,混后不影响肥料的理化性质和肥效,施用方便; ❸能随土壤溶液移动,不易分解和流失,有相当的持久性; ❹用量少、效率高、价廉、残留量低,对动植物产品品质和环境等均无不良影响。硝化抑制剂可作基肥和追肥施用,施前先与适量细土混匀,再和氮肥拌施。硝化抑制剂的效果尚不稳定,且因作物和土壤种类、氮肥用量、气候等不同而异。脲酶抑制剂参见尿素。此外,在一些发达国家,还较普遍地采用氮肥与除草剂或某些农药混施,收到了施肥、防治病虫害和除草结合,肥效和药效都得到提高的效果。 不同作物对氮的需要量不同,其氮肥施用量,要根据土壤供氮能力、作物产量、氮肥种类及施用时期和方法等来确定。 发展趋势 当今,为了减少运输、贮存和使用等方面的能源消耗和成本,全球氮肥总的发展趋势是:❶继续发展尿素等高成分固体氮肥; ❷加速向复合化方向发展; ❸增加氨、液氨等高浓度氮肥的比例; ❹发展缓释性氮肥和使用氮肥增效剂; ❺以粒状氮肥代替粉状氮肥。中国今后重点发展的是尿素、液氨、硝酸铵及其它高浓度的含氮的复合肥料。同时,注意解决氮肥在贮运和施用过程中养分损失较多,氮素利用率不高等方面的问题。 氮肥以氮素为主的肥料。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3大类。铵态氮肥主要包括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3·nH2O)、液氨(NH3),含N量分别为17%、20%~21%、24%~25%、12%~17%、82%。碳酸氢氨作基肥和追肥,每公顷施肥量不超过75 kg。硫酸铵作种肥每公顷施肥量37.5 kg~75 kg。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钙等,前者含N33%~34%,20℃时溶解度为188,作追肥应施入地下约10 cm;后者含N15%~16%,含Na26%,宜作追肥。酸胺态氮肥主要是尿素[CO(NH2)2]含N45%~46%,20℃时溶解度为105,缩二脲含量超过0.5%时,不宜作根外追肥,作种肥时,用量每公顷不超过37.5 kg。 氮肥含氮的单元肥料。以供应作物氮素为主。多为水溶性,肥效迅速。 氮肥以氮为主要养分的肥料。按氮的化合形态可分为:1.铵态氮肥,如氯化铵;2.硝态氮肥,如硝酸钙;3.酰胺态氮肥,如尿素;4.氰氨态氮肥,如氰氨化钙;5.有机质氮肥,如腐熟粪尿、饼肥、毛屑等。后三类须经分解转化为铵态或硝酸态后才能产生肥效。适量使用氮肥,能促进作物茎叶繁茂、分蘖增多、籽实饱满,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氮肥nitrogen (/nitrogenous)fertilize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