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菹Zū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菹zū腌菜。張衡《七辯》:“嘉肴雜醢,三臡七菹。” 菹 菹zū做腌菜。《小雅·信南山》四章:“疆埸有瓜,是剥是菹。”毛《传》:“剥瓜为菹也。”郑《笺》: “于畔上种瓜,瓜成又入其税,天子剥削淹渍以为菹。”朱熹《集传》: “菹,酢菜也。” ☚ 萃 菀 ☛ 菹读音z·u(-),为u韵目,属u—ü韵部。侧鱼切,平,鱼韵。 上一条: 苴 下一条: 葅 菹租zǔ❶枯草。例:把苗旱~干了,干~~的了! ![]() ![]() 菹zū〈文〉 菹葅❶多水草的沼泽地带。 菹菹(一)jù (二)zū【辨形】下是沮。11画。形声。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菜肴部 > 素菜 > 菹 菹 zū 亦稱“鹹菜”。酢菜。即醃製的酸菜。《詩·小雅·信南山》:“疆場之瓜,是剥是菹。”鄭玄箋:“剥削淹漬,以爲菹。”《周禮·天官·醢人》:“七菹。”鄭玄注:“七菹:韭、菁、茆、葵、芹、菭、筍菹……凡醯醬所和,細切爲齏,全物若䐑爲菹。”《楚辭·離騷》:“後辛之菹醢兮。”《說文·艸部》:“菹,酢菜也。”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録》卷二:“曹家從食,至朱雀門,旋煎羊白腸,鮓脯……廣芥瓜兒,鹹菜,杏片。”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名部 > 墨劓 > 肢解 > 菹醢 > 菹 菹 zū 即醢。 菹zū❶ 酸菜,腌菜。《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韭~。”(豆:盛食物的器皿。)用作动词,做成酸菜、腌菜。《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献之皇祖。”(疆埸yì:田界。皇祖:祖先。) 菹*葅DDCF 施于身体的酷刑 施于身体的酷刑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斩(腰斩;要斩)断脊 ☚ 施于手脚的酷刑 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 ☛ 沼泽 沼泽皋 衍 荡 洿泽 沛泽 另见:水边地 湖 草 林草地 茂密 ☚ 沼泽 水泽 ☛ 切细的肉 切细的肉臊子 燥子 另见:生活宰杀 切 肉食 ☚ 干肉 各部位的肉 ☛ 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鮓 鲞货 ☚ 粮食制品 鱼制品 ☛ 各种状况的草 各种状况的草蔓生或爬藤的草:蔓草 ☚ 各种用途的草 青草 ☛ 菹 菹古代食品,即腌菜,又叫葅。《离骚》注:“藏菜曰葅,肉酱曰醢。”秦汉时期,各类菜蔬均可制菹,以葵、瓠等瓜菜制作之菹较多见。 ☚ 胡萝卜 栗 ☛ 菹[葅]zū[书] Ⅰ ❶ (腌菜) pickled vegetables; pickles 菹(1)腌菜。《说文》:“菹,酢菜也。”“酢”即“醋”之古字。《周礼·天官·醢人》“七菹”郑玄注:“韭、菁、茆、葵、芹、菭、荀菹。……凡醯酱所和,细切为齑,全物若䐑为菹。……齑菹之称,菜肉通。”以肉为菹之法,《礼记·内则》:“麋鹿鱼为菹,麕为辟鸡,野豕为轩,兔为宛脾,切葱若薤,实诸醯以柔之。”郑玄注:“此轩、辟鸡、宛脾,皆菹类也。酿菜而柔之以醯,杀腥肉及其气。”包山楚简255简即记有各种菹。(2)按制菹方式将人剁为肉酱,为古代酷刑之一,又称“菹醢”。《庄子·盗跖》:“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离骚》:“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又:“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醢”为肉酱,“菹醢”为并联结构的词。参见“醢”。 菹菜名。即酸菜或咸菜。《释名·释饮食》释: 使其阻于寒温之间,不得烂也。《四民月令》记: 九月或十月菹菜。《齐民要术》卷9有菹菜法: 将选好的菜用盐水洗净,置于瓮中,再将盐水澄清后泻入瓮中,令没菜把即止,不再调和。《食经》中载作肉菹法: 将羊肉、猪肉细切后,加豉汁、葱头。 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