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洛伦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洛伦兹

洛伦兹1853.7.18~1928.2.4LuolunziHendrik Antoon Lorentz

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经典电子论的创始人。生于荷兰阿纳姆。1902年与P.塞曼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870年入莱顿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天文。1875年以《论光的反射和折射》论文获得科学博士学位。1878年成为莱顿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1921年起担任高等教育部部长。1911~1927年担任索尔维物理学会议的固定主席。1921年担任哈勒姆的泰勒研究所所长。常组织国际物理学界的各种集会。
洛伦兹在物理上最卓越的贡献是创立经典电子论。虽然他的物理学研究范围广泛,但中心目标是建立物质的电、磁和光的关系的统一理论即电子论。他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出发,把原子论引入电、磁、光的学说中。1892年,他开始发表电子论的文章,把麦克斯韦有关场的理论与物质(电荷)粒子理论结合起来。认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含有电子,阴极射线的粒子就是电子,电子是很小的有质量的刚球。电子对于以太是完全透明的,以太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归结为以太与物质中的电子的相互作用。1892年独立地提出了长度收缩的假说。认为相对于以太运动的物体,沿运动方向上的长度收缩了。1895年发表了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长度收缩的准确公式。1896年,P.塞曼发现放在磁场中的光源其光谱线发生分裂(即正常的塞曼效应),洛伦兹立即用他的电子论对这一现象作出了圆满的解释。由于这一贡献他和塞曼共亨了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897年电子发现后,洛伦兹集中研究单个电子的力学。1899年,发表论文讨论了惯性系之间坐标和时间的变换问题,并得出电子质量与速度有关的结论。1904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变换公式(J. H.庞加莱首先称之为洛伦兹变换)和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式,并指出光速是物体相对于以太运动速度的极限。1909年,洛伦兹出版了《电子论》一书。指出,当电子和带正电的粒子运动时,就在自己周围产生磁场,而带电粒子作加速或减速运动时,辐射出电磁波,电磁场本身也影响着电子和带电粒子的行径。至此经典电子论完全确立。根据电子论说明了许多物理事实和现象。经典电子论是从经典物理到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桥梁。近代物理的两个重要分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伦兹在当时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很深造诣。他在热力学、物质分子运动论、统计力学、光学、辐射理论、引力理论等方面都有过贡献。另外,在数学方面也作了不少工作。著有《高等数学原理》(两卷),内容包括解析几何、微积分的基础理论及其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由于洛伦兹在物理和数学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因而先后被选为荷兰科学院等许多国家的科学院院士。法国巴黎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都曾授予他名誉教授称号。还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的朗福德奖章和科普利奖章。
1928年洛伦兹在哈勒姆逝世,荷兰王室和政府以及很多国家的科学院都派代表到哈勒姆参加葬礼。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卢瑟福在葬礼上作了演讲。爱因斯坦作为新一代理论物理学家的领袖和普鲁士科学院的代表,在葬礼上发表讲话,称洛伦兹是“我们时代最伟大、最高尚的人。”

☚ 迈克耳孙   里德伯 ☛

洛伦兹1853—1928Hendrik Antoon Lorentz

又译罗伦兹。荷兰物理学家。创立经典电子论;确定电子在电磁场中所受的力(洛伦兹力);并预言了正常的塞曼效应。为解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提出在以太中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缩短(洛伦兹收缩)的假说。其证明运动物体变形的方程式称为洛伦兹变换。

洛伦兹

洛伦兹1903—

奥地利生态学家,被广泛推崇为生态学之父 (研究在自然环境下的动物行为)。他是30年代后期动物行为生态学派的主要创立人。他摈弃了在实验室观察动物习识的方法,而主张在野外观察动物的本能行为。他的研究使人们加深了对行为模式的理解,以及理解这些模式在对环境的进化适应中的演变始末。他197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项。其重要著作有《论攻击性》,书中认为虽然人类的攻击行为是先天的,但可以改造或引导为其他的活动形式,而在其他动物攻击性则仅属生存动机。其他著作有《所罗门王的戒指》、《人与狗》、《进化及行为的改造》等。

☚ 祖冲之   洛杉矶时报 ☛

洛伦兹1903~1989Konrad I. Lorenz

奥地利动物生态学家,现代习性学创始人之一,生于维也纳。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专业,1928年获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3年又获该校动物学博士学位。1937~1940年在维也纳大学讲授动物心理学和比较解剖学。1940年任哥尼斯堡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后被聘为奥地利阿尔登堡行为比较研究所主任。1951年任M.普朗克行为生理学研究所主任。1973年与廷伯根、弗里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奖。主要理论观点与贡献:(1)开创习性学。把动物本能行为视为物种特异的固定动作模式,并提出本能行为实现的固有释放机制的理论。由此建立研究动物有机体在其自然生态环境中行为特征的习性学(动物行为学)。(2)发现印刻现象。指个体出生不久的一种本能性的特殊学习方式。它发生在关键期,超过此时期,印刻现象就不能发生。(3)提出“攻击的水动力学模型”。即使在缺少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动物仍能凭其天生的释放积聚能量的机制,自发地予以倾泄,产生攻击行为。著有《所罗门王的戒指》 (1952)、《人碰上狗》 (1954)、《攻击》(1966)、《动物和人的行为研究》(1970)、《文明人类的八大罪状》(1973)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