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洛伦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洛伦茨1853—1928Hendrik Antoon Lorentz荷兰物理学家。生于阿纳姆。毕业于莱登大学。1875年获博士学位。1878年起在莱登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曾被选为许多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和科学学会的会员。创立经典电子论,后为相对论和量子论所扩充,成为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基础。又确定电子在电磁场中所受的力,被称为“洛伦茨力”。还与英国物理学家斐兹杰拉德同时提出在以太中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缩短的假说,被称为“洛伦茨——斐兹杰拉德收缩”。并在以太学说的基础上提出高速运动的参考系与禁止参考系之间时间、空间坐标的变换形式,称为“洛伦茨变换”。1902年与塞曼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洛伦茨美国气象学家,1917年5月23日生。1948年博士,1976年院士。1955年用有效位能讨论大气环流维持机理,1963年首次计算模拟出非周期现象,后被称为“洛伦茨方程”,同年研究数值天气预报的可预报性,1967年出书《大气环流的性质和理论》。多次获重大奖励。 洛伦茨 洛伦茨1903—1989Konrad Zacharias Lorenz奥地利比较心理学家,动物习性学的创始人。生于维也纳。曾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医学和心理学。回国后在维也纳大学继续医学学习,研究比较解剖学并开始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192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副教授。因对医学工作缺乏兴趣,又回维也纳大学研究动物学,并于1936年获慕尼黑大学动物学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任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任德国陆军医生,1948年返回维也纳大学任教,同年在奥登堡创立行为比较研究所并任主任。1950年创立马克斯-普朗克行为生理学研究所,1951年任所长。1957—1973年任慕尼黑大学兼职教授,1958—1973年任西维森马普行为生理学研究所所长。1973年与弗里希(Karl von Frisch, 1886—1982)和廷伯根因对动物行为模式的研究而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主要著作有《所罗门王的戒指》(1952年)、《人与狗》(1954年)、《论侵犯行为》(1963年)、《行为的进化和改变》(1965年)、《袭王》(1966年)、《动物和人的行为研究》(1970—1971年)、《文明人类的八大重罪》(1973年)、《反映的背后: 一种对人类知识自然史的探索》(1977年)。 ☚ 纽科姆 贝特尔海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