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蝽litchi stink-bug刺吸荔枝、龙眼等热带果树汁液的蝽类害虫。学名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半翅目,蝽科。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云南和贵州。寄主有荔枝、龙眼、栾树、无患子等植物。成虫和若虫吸食荔枝、龙眼的嫩芽、嫩梢、花穗和幼果汁液,引致落花、落果,常造成果品减产失收。 成虫体长24~28毫米,盾形,黄褐色,腹面敷白色蜡粉;触角4节。卵近圆球形,淡绿色或黄褐色,常14粒相聚成块。若虫共5龄。末龄若虫体长18~20毫米,长方形,橙红色,外缘灰黑色,翅芽伸达第三腹节中部。 华南年生1代。以成虫在树上郁密叶丛里、老叶背面及其他隐蔽处所越冬。翌年春天气温达16°C左右时,成虫开始活动,在荔枝、龙眼枝梢或花穗上取食,并开始交配产卵,4、5月产卵最盛。卵多产在叶背。卵期半个月左右。5、6月若虫盛发,若虫期约经历2个月。7月羽化为成虫。初孵若虫群集在一起,2龄后逐渐分散为害。从第五龄若虫至新成虫期间,大量取食,积累脂肪,准备越冬,此时自然抗药性强;春季恢复活动后的成虫,经过生殖发育,代谢旺盛,脂肪消耗,自然抗药性显著减弱,这时是化学防治的适宜时机。成虫寿命约310天。常见的天敌有卵寄生蜂平腹小蜂和卵跳小蜂,后者在广东和福建为优势种)。此外,淡紫青霉Penicillium lilacinum Thom。寄生于成虫和若虫。还有线虫和一些鸟类。 其近缘种方肩荔蝽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越南及中国西南和华南。成虫体淡棕黄色,长32~38毫米,近长方形,与荔蝽极为相似,但前胸背板前侧缘突出,体形较荔蝽大。生活习性与荔蝽相似。在四川为害荔枝,龙眼甚烈,其危害严重程度不亚于荔蝽。 宜在早春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尚未大量产卵前或在初龄若虫期,喷洒敌百虫或氧乐果。繁殖平腹小蜂防治荔蝽,可用蓖麻蚕卵大量繁蜂,早春荔蝽产卵初期开始放蜂,间隔若干时日,分放两三批。冬季10℃以下低温时期,越冬成虫不甚活动,可猛摇树枝,使成虫坠地,集中毁除。此外,3~5月荔蝽产卵盛期摘毁卵块,是一种辅助性的防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