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草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草儿 草儿写景诗。康白情著。作于1919年2月。收于同名诗集,由亚东图书馆1922年出版。诗中展示了一幅农村春耕的图景。耕牛拉着犁具,气喘吁吁睁着白眼。耕牛已尽气力,农夫还嫌太慢,要它快些,“我把草儿给你”,若牛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草儿在前,鞭儿在后,农夫和耕牛的亲昵对话,表现了农夫开犁春耕时的欢快心情。诗的意境完整,刻画真切,音韵自然和谐。 ☚ 小河 乐观 ☛ 草儿 草儿康白情著。1922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收《草儿》、《女工之歌》、《日观峰看浴日》等诗53首;后附《味蔗草》旧体诗59首并《新诗短论》1篇。1924年7月第3版为修正版,书名改为《草儿在前集》,署名康洪章。1929年4月第4版为补遗版。 ☚ 冬夜 红蔷薇 ☛ 《草儿》《草儿》
康白情 草儿在前, 鞭儿在后。 那喘吁吁的耕牛, 正担着犁鸢, 鼓着白眼, 带水拖泥, 在那里“一东二冬”的走着。 “呼——呼……” “牛吔,你不要叹气, 快犁快犁, 我把草儿给你。” “呼——呼……” “牛吔,快犁快犁。 你还要叹气, 我把鞭儿抽你。” 牛呵! 人呵! 草儿在前, 鞭儿在后。 【赏析】 诗的第一段描绘一耕牛在威逼利诱下拼命卖力的场景。它的前面,是一束晃动着的草儿,后面是一条高举的鞭子。为了不挨饿,也为了不挨打,它夹在食物与刑具之间,大声地喘着粗气,把眼睛都瞪白了,用尽浑身的力气,拉着泥浆中的犁,艰难地走着。这一连串的景象,会把读者的心一下子给揪住的:这是一种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苦役哟! 第二段和第三段,写赶牛者先以草儿为诱饵,催促牛“快犁快犁”,接着便发出一阵恐吓声,如果牛不再加快步伐,拼命地犁田,便要皮鞭加身了。这里一再向牛发出的警告和呵叱,竟然是只许默默地苦干,气却不准叹一口。这二、三段全部描绘的是赶牛者的吼叫声,与第一段主要描绘耕牛的服苦役构成了一种动态的意象,从视觉与听觉上给读者以强刺激,令读者沉沉地陷入了痛苦而惨厉的氛围中。 然而,对这耕牛的苦役图尽管作了如此绘声绘色的描摹,诗的主旨却尚未揭示。于是诗的最后一段,既是突然地又是顺理成章地将牛与人两个意象并列地引伸了出来;两相对照,全诗所蕴含的思想忽然透明起来,扩大起来,以一种更加猛烈的力向读者的心灵撞击! 原来前边关于耕牛服苦役的描写,只是作为一种象征,实际上那并非单单为了写牛,而最终在于以牛喻人:人的处境又何尝跟牛不一样呢? 所以说:“牛呵! 人呵! 草儿在前,鞭儿在后。” “牛马不如”,是对呻吟于生活磨子之下的人们的一种形象的说法。这在人类的历史中几乎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经验。而康白情却以他敏锐的意象感受力和捕捉力创造成诗篇,这就使现代的读者能够通过审美活动获得一次更加生动和深切的体验,在艺术的情境中尝味到:人常常像那条耕牛一样,为了糊口和活命,或者为了别的什么,不得不在鞭子下辛劳着隐忍着。《草儿》 不仅形象地抒发了人们的不平,对人们的不幸表示了同情和安慰,同时也会激起正在步入新时代的人们的思考和醒悟。 《草儿》诞生于新诗尚处在尝试时期而为人们所喜爱,显然也与它朴实的风格有关。茅盾在《论初期白话诗》一文中以《草儿》为例指出,其重要的特点在于“力求解放而不作怪炫奇”。他说:“这首诗里,有两字占一句的: 这在当时,还是很少的 ‘新式’,然而我们只觉得自然得很,只觉得非这么办不可;作者也是觉得非这么办不可而这么写下的,绝没有想用形式的新奇来刺激一下读者的眼睛的意思。只有不存心作怪炫奇,然后他所创造的新形式才是有价值的。”它语言晓畅,形式与内容配合得体,既是自由的,也是实事求是的,洋溢着自然与和谐的美。 《草儿》 不押韵,是一首无韵体诗。诗人在构思中真的动了情,是沿着感情与情绪波动的样式写就的。正如他在《新诗底我见》一文中所说:“我们底感兴到了极深底时候,所发自然的音节也极谐和,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无不中乎自然的吕律。所以《草儿》依然有着鲜明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它琅琅上口,韵味浓郁,能给人以音乐美的愉悦感。 草儿cǎor女人:今儿个刘百家长带了两个~挠杠子了(跑了),这宅子就留给了我。(思妃《天叹》) 草儿❶〈隐〉宋明行院指花娘。见《行院声嗽·人物》。 草儿cǎo·er❶宋明行院市语谓花娘。《行院声嗽·人物》:“花娘: 草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