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婆三3150名苹果。北京官话。北京顺义。   苹婆ping-pu梧桐科苹婆属常绿果树,乔木。又名凤眼果、七姐果。学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 起源与分布 原产中国南部。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1178年)一书中已有记载, 栽培历史在800年以上。除中国外, 亚洲的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日本等国均有分布。欧洲于1887年引入栽种。中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和台湾等省(自治区)均有栽种。广东分布于粤中、粤西和粤东十几个市(县), 尤以珠江三角洲栽种较多。广西以梧州及龙州一带、福建以龙溪地区、台湾以中部和南部栽培为多。 特征与特性 高8~15米。树冠圆头形,根系发达,一般入土可达1.5米,土层深厚者达3米, 水平根分布达7米。树干粗糙, 灰褐色。老枝直立, 灰白色, 小枝细瘦, 嫩枝紫红色。单叶互生, 纸质,阔短圆形,长8~25厘米, 宽5~15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钝; 叶柄长2.5~5厘米, 光滑。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 长20厘米; 花小, 杂性同株, 雄花多于两性花,70至200枚簇生; 花萼钟状,花径1厘米,5裂, 外被灰白色茸毛,内部红色; 裂片长条状披针形, 先端渐尖而内曲, 顶端互相粘合形成塔顶; 两性花子房膨大成圆球形; 柱头5裂, 子房3室, 每室胚珠3~5个。果轴长约15厘米,每轴结成2~5个荚果(蓇葖果); 果长约10厘米,具果柄, 果皮厚, 革质, 成熟暗红色, 被短茸毛, 长圆状卵形, 先端具嘴, 成熟时蓇葖果开裂。每果穗可结蓇葖果多达30个以上。每果种子1~5枚,多数3枚,成熟种子栗褐色, 有粘质, 椭圆至球形,纵径2厘米,横径1.5厘米,种子内有多层种皮(见图)。每年抽生枝梢2~3次, 花芽着生于去年生枝条上, 3月至5月开花,花期24~30天, 果实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 称正造果。有时在8月至10月再次开花, 12月中旬果实成熟, 称暂造果。 苹婆喜温耐湿, 适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栽培。在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上生长最好, 产量高且稳定。但在干燥、瘦瘠的丘陵红壤或沙砾土及干燥土壤上也可栽培。苹婆叶大而多, 需水量大, 开花期干旱, 易引起落花落果, 秋冬季干旱, 常引起落叶, 雨水充足则生长和开花结果良好。 主要品种 目前,中国苹婆尚未大规模经济栽培,品种资源尚待研究整理。 栽培技术要点 苹婆繁殖易, 实生、扦插、高压和嫁接均可, 以扦插为最常用。实生播种用新鲜采下充分成熟的种子, 播种后1个星期即发芽, 6~7年生可开花结果。扦插宜选用中等成熟度的枝条,过老或过嫩的均不理想,以春季萌芽前扦插为宜; 用5000ppm吲哚丁酸溶液速浸处理插条, 可促进生根。通常栽培种子横切面株行距7~10米 ,植穴宜大、深, 并施入充足基肥。采果后宜将过密枝、重叠枝、枯枝和病虫害枝疏去, 使树冠内部枝条光照充足, 可使树冠内、外枝条都能开花结果, 并减少病虫害。苹婆易过旺, 可于夏秋间选择2~3年生壮旺的分枝进行环状剥皮, 促进开花。主要有根腐病和为害花果的木虱及青翅羽衣。
苹 婆 1. 果枝; 2. 种子; 3. 花枝; 4. 花; 5. 经济价值 种子富含淀粉,也含蛋白质和脂肪等,可生食或煮食, 味如板栗。果皮与蜜枣、陈皮煎服,可治血痢。叶片阔大,裹粽有特殊香味。树皮可作制绳、织麻袋和造纸原料。树冠美观,适作观赏树和行道树。
苹婆common sterculiaSterculia nobilis,别名凤眼果、富贵子。梧桐科苹婆属常绿乔木。树干通直,高达20m,树皮褐色。单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腋生圆锥花序、下垂, 花杂性,无花瓣,花萼微带红晕,花期4~5月,8~9月可二次开花。蓇葖果卵形,9~10月成熟时红色。产中国贵州、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 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土壤均可生长,也较耐瘠薄。根系发达,速生。用播种或扦插法繁殖,实生苗4~5年生始花。 苹婆树冠整齐、树姿优美,多用做庭荫树或行道树。 

苹婆common sterculiaSterculia nobilis Smith,又称凤眼果。梧桐科,苹婆属。乔木,高达20 m。叶矩圆状椭圆形,长8~25 cm,宽5~15cm。圆锥花序下垂;花杂性,无花瓣,萼筒4~5裂,粉红色;雄蕊柱与子房柄合生,弯曲;子房5室。蓇葖果暗红色,卵形,长4~8 cm,径约3 cm。种子1~5,椭球形。分布于广东、广西西部、福建东南部、贵州、云南南部;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生于山地疏林中或石灰岩山地。喜光。适生于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木材轻韧,供制器具及板料。种仁可炒食、蒸食,或与肉类同煮,有特殊气味,为佐膳佳品。树皮纤维可代麻用。 
苹婆 苹婆梧桐科常绿乔木。又称凤眼果。高10m,单叶互生,长圆或椭圆形,长8~25cm,宽5~15cm,全缘。叶柄长2~3.5cm。圆锥花序长达20cm。花梗较花长,花萼乳白至淡红色,钟状,雄花较多,雌花较少。果鲜红色,长圆状卵形,约5cm。种子1~4粒,椭圆形,径1.5cm,红褐至黑褐色。产于中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区。栽培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种子繁殖或大枝扦插。种子富含淀粉和糖分,煮熟食用味如板栗。叶可饲牛及包粽子。果壳药用。树冠球形浓荫,可作庭园树和行道树。苹婆属世界300种,分布热带、亚热带。中国23种,有的种类叶掌状分裂,多数种野生在热带沟谷雨林中。 苹婆〈名〉苹果。梵语bimba的音译。 《金》七三: 妇人把那一个柑子平擗两半,又拿了个~、石榴递与春梅。 《聊·增》十六: 况且不是~不(就)是李子的,住在院里甚是不雅。 <异>频波。苹菠。 《金》三三: 人人说你在青翠花家饮酒,气的我把频波脸儿挝的粉粉的碎。(万本。戴本作“苹婆”)又六二: 正说着,只见月娘亲自拿着一小盒儿鲜苹菠进来,说道:“李大姐,他大妗子那里送苹菠儿来与你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