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制定的目标:在能够使生态系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的充足时间范围内,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遭受人为干预威胁的水平上;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使经济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于1992年5月9日在纽约缔结,于1994年3月21日生效。该公约的范围为全球性的,面向联合国或其专门机构的成员国、国际法院规约的签字国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截至1998年5月6日,包括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内,有174个缔约方。9个签约方尚未批准或接受批准。1998年3月有35名专业人员和17名辅助人员在该机构工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了一个为应付气候变化的项目提供财政资源的机制。批准的项目预算1996年为869.7万美元,1997年为842.65万美元,1999年为1161.86万美元。专项基金在1998~1999年期间所需的资金约460万美元。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文件之一。鉴于人类活动已大幅度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强了自然温室效应,并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使生态系统能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持续增长,里约首脑会议通过了框架公约。公约规定,缔约各方在为实现本公约的目标和履行其各项规定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各自承担的责任和能力,为当代人类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应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2)应当优先考虑特别易受气候变化而造成不利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还应优先考虑按本公约必须承担不成比例负担的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3)缔约各方应采取措施,预测、防止或尽量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并缓解其不利影响。当存在严重损害威胁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以尽可能最低的费用获得全球效益。(4)保护气候系统免遭人为变化的政策措施应适合缔约各方的具体情况,并使其与国家发展计划相结合。(5)缔约各方应共同促进所有缔约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增长,从而使它们有能力更好地应付气候变化。公约还规定,缔约各方应善于研究和系统观测气候变化规律,拟订和实施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教育计划等。公约规定,联合国及其专业机构的成员国、《国际法院规约》当事国及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的里约热内卢及会后一年(截至1993年6月19日)和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本公约。当签署达到50个国家或组织之日的90天后生效,也允许缔约各方在生效之日起的3年后退约。本公约共26条。组织机构为缔约各方会议和秘书处,缔约各方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秘书处负责组织会议和日常工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UNFCCC。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关于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地球首脑会议) 上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 地球增温潜势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