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kǔxíngsēng用苦行(某些宗教徒的修行手段,故意用常人难以忍受的种种痛苦磨练自己)的手段修行的宗教徒。蒋子龙《狼酒》:“人家跟着别的部长下去,到哪儿都是好吃好喝好待承,跟着您下去却像个~。”|陈国凯《代价》:“他革命了大半生,到现在连个家都没有,长期吃住在厂里,过着近乎~的生活。” 苦行僧kǔ xíng sēng名词。原指入山修道的僧人或寺中专事劳作的净人,今比喻用种种痛苦故意折磨自己的人,用于贬义。 【例】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的物质利益应该得到肯定和重视,我们所做的一切,绝不是让人们去当苦行僧。(邓世发等《初级阶段理论与基本路线教育概要》) 苦行僧 苦行僧在印度各地的城乡,随处可看到一些头发长而不洗,额头上绘有红、黄、白各色条纹,身上只缠裹一块布或赤身裸体,手中拿一根枪形铁杖和一个化缘用的钵,身上从不带金钱,外表似乞丐,这就是信奉印度教的苦行僧。他们对人生的目标另有追求。他们认为,苦行是代民受苦,只有苦行才是高尚的,吃尽苦难,经过灵魂的洗礼,才能求得灵魂的安静,才能更快的出尘脱俗,步入神界。 ☚ 拥抱礼 “苦啊,苦啊” ☛ 苦行僧ku xing sengascetic monk,person who lives a life of self-denial and mortification 苦行僧ascetic monk 苦行僧kǔxíngsēng〔偏正〕 古代出家修行的人,认为身饿、拔发、裸行等忍苦行为,可以得到解脱。故被称为苦行僧。后用来形容摒弃正当的物质享受,一味苦行的人。[例]我们共产党人不是~。 △ 贬义。现多用于指想超然脱俗,卑视物质生活自苦其身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