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沙门岛张羽煮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沙门岛张羽煮海(张生云) 可怎生恁般利害。(仙姑唱) 【感皇恩】 呀,他把那牙爪张开,头角轻抬。一会儿起波涛,一会儿摧山岳,一会儿卷江淮。变大呵乾坤中较窄,变小呵芥子里藏埋。他可便能英勇,显神通,放狂乖。 (仙姑云) 秀才不知。这龙是轻易好惹他的?(唱) 【采茶歌】 他与云雾片时来,动风雨满尘埃,则怕惊急烈一命丧尸骸。休为那约雨期云龙氏女,送了你个攀蟾折桂俊多才。 自古美满爱情多历磨难,人间情感如此,人神之恋亦如此。《张生煮海》 与《柳毅传书》 被誉为元代神话剧双璧,都写读书人与龙宫女儿之恋,写人与神的悬绝阻隔,及其对爱情的影响挫折,又都写了真挚爱情的最终胜利。此处张羽与龙女别后愈觉难舍,不能等到数月后的中秋节相会,追赶到海边,见海水苍茫,无迹可求。但天无绝人之路,幸遇大有神通的仙姑毛女,向她吐诉心声。三曲为毛女所唱: 那龙也青脸儿长左猜,恶性儿无可解,狠势儿将人害。 三句将龙的狞恶之像画出。左猜: 猜疑。青面獠牙、乘云驾雾的龙极为可怖,这是龙 (也包括龙女) 的本相,而美貌的龙女只是其变相。“拼的个舍残生做下风流债”,指的是张羽痴意求婚之举,似乎在劝诫,并暗示这桩婚姻是没有好结果的。 【感皇恩】 一曲,进一步为龙画像: “他把那牙爪张开,头角轻抬”; 写龙的神威,“起波涛,摧山岳,卷江淮”; 也写龙的神通,“变大呵乾坤中较窄,变小呵芥子里藏埋”。这是与人世间全然两样的世界,是毫无人间烟火、人世温情的世界,更是充满危险的世界。以张羽一介儒生,又怎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 三曲联翩写龙,又着重于龙的狞厉无情。由神法无边的仙姑唱出,则仍在以吓阻考验张生对爱情是否坚定不移。如果说前两曲是暗示,【采茶歌】 则是明说,“休为那约雨期云龙氏女,送了你个攀蟾折桂俊多才。” 送,即断送,断送前程也断送生命。“约雨期云” 与 “攀蟾折桂” 显然是对应的,在元杂剧中则常常和谐统一。《西厢记》 中的张生、《倩女离魂》 中的王生、《墙头马上》 中的裴生莫不如此。惟此剧中的张羽不然,尽管他也有“自幼颇学诗书,争奈功名未遂” 之叹,作者却未给他安排下那攀蟾折桂的关目。 三曲说龙,意则在说给张生听,则在揭破龙女的本来面目。张生总算听明白了,总算有了些怕惧,只是还不能忘那月下听琴的龙女三娘,忘不了手中的鲛帕和中秋期约,色胆包天,痴情驱逐了怕惧,他还是要恳求仙姑给予帮助。 张生可算是一个有情的志诚君子了。 沙门岛张羽煮海【滚绣球】那秀才谁承望,急煎煎做这场,不知他挟着的甚般伎俩,只待要卖弄杀手段高强。莫不是放火光,逼太阳,烧的来焰腾腾滚波翻浪,纵有那雷和雨也救不得惊惶。则见锦鳞鱼活泼剌波心跳,银脚蟹乱扒沙在岸上藏,但着一点儿就是一个燎浆。 【倘秀才】 这秀才不能勾花烛洞房,(带云)好也啰。(唱) 却生扭做香水混堂。大海将来升斗量,秀才家能软款,会安详,怎做这般热忽喇的勾当。 鲁迅先生曾慨叹唐人诗文中那不羁的意象,此曲差似之。大海茫茫,波涛兼天,竟可以试着煮煮么?此处正实写煮海: 以一文弱书生,在海畔沙滩用石块架起小锅,舀满海水,放入一枚金钱,便把那万顷东海煮得沸沸扬扬。“我则见水晶宫血气从空撞,闻不得鼻口内干烟炝”,“兀的不慌杀了海内龙王”。这还是那法力无边的东海龙王么? 还是那茫无际涯的东海么? 煮海,多么荒唐的设计,多么奇妙的构想! 更妙的则在作者偏要对这绝无可能之事一路实写: “烧的来焰腾腾滚波翻浪,纵有那雷和雨也救不得惊惶。则见锦鳞鱼活泼剌波心跳,银脚蟹乱扒沙在岸上藏,但着一点儿就是一个燎浆。” 万千水族顿时陷入巨大的灾难,碧波瀚海整一个末日景象。我蓦然想到 “人定胜天” 的命题由来也古远,想到精神和冀望扯开去也幅面弘阔,想到艺术意境本来便是涵盖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的。 我也觉得这玩笑开得过大,觉得爱不应该这般猴急燥进,不应该这般残害无辜。俗谓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此处则是秀才遇见龙,倚势逞强。这还是求爱么? 不! 这是最明白无误的逼娶。“不知他挟着的甚般伎俩,只待要卖弄杀手段高强。”又哪里是他手段高强,是毛女的金钱和铁锅有些神力罢咧。 元剧中的两个与龙女有关的神话剧,对主人公的描写都堪玩味: 《柳毅传书》 中写柳秀才拒婚是由于龙女落难时容颜憔悴,此剧则反用之,写张秀才求亲是因为龙女 “妖娆艳冶,绝世无双”,要之都在一个 “色” 字。色力广大,色情亦情,然其与男女双方的心心相印,其与历尽忧患、矢志无改的痴情,相去又岂止一间! 此一折为末唱,主唱者为石佛寺长老,内容有描述,目的在劝阻张生,提出的条件则是满足其爱欲,“东海龙神着老僧来做媒,拈你为东床娇客”。一场干戈化为玉帛,张生随长老到龙宫,郎才女貌,生旦团圆,一对有情人成了眷属。东海老龙喜孜孜做了丈人,并无半点恼怒,也算是胸襟开阔了。王国维称元曲意境之佳时,先说到关目 (即剧情设置) 之拙劣,此剧亦然。尤其是东华上仙在开篇和收束时都出现,将张羽和龙女说成 “金童玉女有思凡之心”,是下界来 “偿了宿债”,显得赘累无趣。此剧妙处,仍在月下听琴的意境。 明孟称舜曰: “旧称李好古词 ‘如孤松挂月’,若此剧闲淡高雅,自是佳手。”若从曲辞上着眼,的是确评。“孤松挂月”,出之明初皇族戏曲理论家朱权《太和正音谱》,所指当为剧曲营造的空旷清幽之意境。作者将一个天上人间、尘世海宇的爱情故事写得如此洁净,又如此炽烈,今日读来,仍让人啧叹不已。 沙门岛张羽煮海【鹊踏枝】 又不是拖环珮韵玎咚, 又不是战铁马响铮𫔧, 又不是佛院僧房,击磬敲钟。一声声吓的我心中怕恐,原来是厮琅琅谁抚丝桐。 【寄生草】 他一字字情无限,一声声曲未终,恰便以颤巍巍金菊秋风动,香馥馥丹桂秋风送,响珊珊翠竹秋风弄。咿呀呀偏似那织金梭撺断锦机声,滴溜溜舒春纤乱撒珍珠迸。 【六幺序】 表诉那弦中语,出落着指下功,胜檀槽慢掇轻拢。则见他正色端容,道貌仙丰。莫不是汉相如作客临邛,也待要动文君曲奏求凰凤,不由咱不引起情浓。你听这清风明月琴三弄,端的个金徽汹涌,玉轸玲珑。 【幺篇】 端的心聪,那更神工。悲若鸣鸿,切若寒蛩,娇比花容,雄似雷轰。真乃是消磨了闲愁万种。这秀才一事精百事通。我蹑足潜踪,他换羽移宫。抵多少盼盼女词媚涪翁,似良宵一枕游仙梦。因此上偷窥方丈,非是我不守房栊。 又写琴韵,又写秋月梧桐间的琴声曲韵。诵此曲,不禁联想到元明戏曲中以曲为媒者甚伙: 直接以琴入剧名者如石子章《竹坞听琴》,以琴入折或出名者,如 《西厢记·月下听琴》、《玉簪记·琴挑》,均以琴声传扬柔情,也赢得了爱意。何以如此?是古人交友及示爱手段不够丰富? 是男女大防过严,而乐音则往来无拘束?还是琴韵最能传扬才子情思、最能撩拨少女心弦? 《诗·小雅·鹿鸣》: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琴之由来也邈远矣! 古有五弦琴,周初增为七弦,自是便与文士结下不解之缘。曩所谓花间四友的 “琴棋书画”,便以琴为首。千百年来,无数风流才子以琴声寄托理想与情致,以琴声抒发襟抱与衷怀,也以琴声打动异性,吸引爱慕,成就美满婚姻。汉司马相如看上新寡的卓文君,“以琴心挑之”,更是千古佳话。此处写秀才张羽闲游海上,于古寺中抚琴吟诗,原是解羁旅中清愁,未想到竟有知音者来听。【那吒令】 曲先用 “顶针格”:“听疏剌剌晚风,风声落万松; 明朗朗月容,容光照半空; 响潺潺水冲,冲水绝涧中。” 回环层进,写明月清风,写山涧溪流,先为琴声铺染出一个凄清幽寂的意境。而笔力所在,则在琴意。欧阳修《弹琴效贾岛体》: “琴声虽可听,琴意谁能论?” 而此处五曲联缀,正为写龙女为琴声吸引,渐而至品咂出曲意,终生爱慕之心的过程前人写琴之佳什多多,可谓好话说尽。而李好古先用排比法: “又不是采莲女拨棹声, 又不是捕鱼叟鸣榔动”, “又不是拖环珮韵玎咚, 又不是战铁马响铮𫔧, 又不是佛院僧房击磬敲钟”。是排用,更是铺垫和皴染,不写琴而琴意已浓,境界已高。 【寄生草】 则正写琴声,偏又将琴声与 “秋风” 合写: “恰便似颤巍巍金菊秋风动,香馥馥丹桂秋风送,响珊珊翠竹秋风弄”。秋风中有琴韵,琴韵中有秋意。琴声谐和着秋风,若金菊之灿、桂花之香、翠竹之多姿,如锦机飞梭、珍珠乱迸,在龙女听来声声入耳,声声有情。月下抚琴的张羽是有些寂寞的,一腔衷肠惟有素琴可诉。那听琴的龙女岂不寂寞更甚呢? 她听得专注,又听得浮想联翩,“一字字情无限,一声声曲未终”,谛听原是一种情感的投入,伤春和悲秋,不都源于精神上的寂寞么! 而少女的寂寞之心是很容易被撩拨、被打动的。 由倾听到谛视似乎是自然的一步,【六幺序】 写的是龙女眼中的张羽: “则见他正色端容,道貌仙丰。” “表诉那弦中语,出落着指下功,胜檀槽慢掇轻拢。” 若听到美妙琴声是第一层惊喜,此处则龙女的惊喜更为踏实。所谓郎才女貌,是旧时无奈者的自我排解宽慰,怀春之女,谁不想嫁个才貌双全的郎君呢! 此刻,爱慕已演为心许,“不由咱不引起情浓”,而情浓意蜜的龙女的联想更妙: “莫不是汉相如作客临邛,也待要动文君曲奏求凰凤。” 须加说明的是: 当垆涤器的卓文君原是有些被动的,春情荡漾、难以自持的龙女,更像一只求凤之凰。 【幺篇】 便是龙女不能自持时的心语,“我蹑足潜踪,他换羽移宫”,一明一暗,两情共长。张羽弹得专心专意 (我怀疑这小子已有所觉,因故意卖弄精神),龙女听得心猿意马,夸赞之词滔滔而来: “端的心聪,更那神工……娇比花容,雄似雷轰”,“这秀才一事精百事通。” 哪里还有羞涩和矜持? 哪里还须考察和了解? 分明是一见钟情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