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634—639年在位西突厥汗国可汗。为咄陆可汗阿史那泥孰之弟。唐贞观八年(634)即位。十一年(637)将国内各部分分为两厢十姓。碎叶以东的五姓突厥称“五咄陆部”,为左厢;碎叶以西的五姓突厥称“五弩失毕部”为右厢。每姓首领为“设”,授一支金箭为标志,故十姓部落又称“十设”、“十箭”。由于声望不高,部落大多不服其管辖。反兵攻之,他战败逃至焉耆。后率众征讨,光复了伊犁河以东地区。西方各部欲废之,沙钵罗咥利失可汗与他们激战,不分胜负。十三年(639),其部下倒戈,兵败,逃至拨汗那(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病死。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西突厥可汗。咄陆可汗阿史那泥孰之弟。原为同娥设。贞观八年(634)嗣位。唐遣使持节册立之。咥利失划全国为两厢十部: 碎叶川以东属五咄陆部落,首领称啜; 以西属弩失毕五部,首领称俟斤。部授一箭,且诸啜、俟斤皆可称设,故又号十箭、十设。十一年,统吐屯、阿悉吉阙俟斤合谋欲废之,另推欲谷设为大汗,迫其一度亡走焉耆。不久统吐屯为其部下所杀,咥利失复国。十二年,欲谷设终自立为汗于*伊丽水西,建号乙毗咄陆可汗,与之东、西分国。十三年,乙毗咄陆渡河西征,咥利失败,亡奔*拔汗那(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而死。 ☚ 泥孰莫贺设 同娥设 ☛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公元634—639年在位西突厥汗国可汗的称号,为咄陆可汗阿史那泥孰之弟。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咄陆可汗死后继位。次年遣使献马500匹,向唐朝请求娶公主为妻,唐太宗只给予优惠报答,未允许和亲。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他将国内各部分为两厢十姓,其中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以东的五姓突厥称“五咄陆部”,为左厢;碎叶以西的五姓突厥称“五弩失毕部”,为右厢。每姓的首领都是管带兵马的“设”,每设授给一支金箭以为标志,因而十姓部落又称“十设”、“十箭”。他的声望不高,西突厥部落大多不服他管辖。统吐屯起兵反叛,他战败后逃奔焉耆。五弩失毕部想拥立欲谷设为可汗,将他废为小可汗,恰巧统吐屯被部下所杀,其事未成。他率众征讨,重新光复了伊犁河以东地区。次年,西方各部拥立欲谷设为乙毗咄陆可汗,与沙钵罗咥利失激战,不分胜负。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其部下与乙毗咄陆可汗通谋作难,沙钵罗咥利失可汗兵败,逃至拔汗那(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病死。 ☚ 咄陆可汗 乙毗咄陆可汗 ☛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639唐代西突厥可汗。又作咥利失可汗、咥利始可汗。阿史那氏。※咄陆可汗阿史那泥孰弟。原为同俄设,又作同娥设。唐贞观八年(634),阿史那泥孰卒后,继汗位。次年,遣使赴唐求和亲,献马匹,唐朝依例册封汗号,但和亲之议未成。统治之初,面对五咄陆、五弩失毕二大集团纷争的现状,为加强统治,重新将西突厥分为两厢十部(又作十姓、十箭)。碎叶川(今楚河流域)以东为左厢(东厢)咄陆五部,置五大啜辖之;碎叶川以西为右厢(西厢)弩失毕五部,置五俟斤辖之。十一年(637),属下统吐屯联合阿悉吉阙俟斤兴兵,欲拥立欲谷设为大可汗。在其弟步利设支持下,以焉耆为基地还击,复得故地,暂保汗号。十二年,欲谷设拥众咄陆五部,自立为乙毗咄陆可汗,建牙镞曷山西,称北庭;沙钵罗咥利失可汗仅辖弩失毕五部,称南庭。十三年(639),为乙毗咄陆可汗支持之吐屯俟利发所败,亡命拔汗那(今费尔干纳)而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