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不敬王者论东晋高僧慧远著。二世纪末三世纪初,在东晋统治集团内部曾有过一场关于沙门是否应礼敬君王的争论。对此高僧慧远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在家》、《出家》、《求宗不顺化》、《体极不兼应》、《形尽神不灭》),提出自己的意见。他首先肯定了在家佛教信徒应遵守“奉上之礼,尊亲之敬,忠孝之义”,因为人对君对亲不该“受其德而遗其礼”。接着他又从佛教义理的角度反对出家僧人礼敬君王。因为出家之人是“方外之宾”,以“无生”为本,不重生,不顺化,追求的是出世间的无生涅槃,因而无须以礼敬的方式对天地君亲感恩戴德。虽然表面上看不礼敬君王是“内乖天属之情”、“外厥奉主之荣”的,但在本质上却是“不违其孝”、“不失其敬”的。因为佛家的义理虽与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礼制不同,但却能起到“拯溺俗于沉流,拔幽根于重劫”,协助君王治理天下的作用。慧远把佛教义理同维护封建礼制的儒家学说有机地协调起来,解决世俗政权与佛门关系问题的观点,无论对封建社会的稳定还是对佛教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使佛教被封建统治者接受,并成为它们巩固统治的手段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