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苗民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苗民起义 苗民起义Miaomin qiyi清代苗族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起义爆发于苗民聚居的贵州和湖南西部。由于清朝官吏和汉族地主的残酷剥削, 苗族人民日益贫困,不得不“将田地折算”抵债,“收获甫毕,盎无余粒, 此债未清, 又欠彼债, 盘剥既久, 田地罄尽。”(《苗防备览》卷22《杂识》)土地逐渐落入汉族地主手里, 被迫迁往高寒山区耕作, 过着 “柴火当棉袄,蕨根当粮草”的困苦生活。乾隆六十年(1795)贵州苗民石柳邓, 首先在松桃地区发动起义, 铜仁、镇远、思南、石阡等地苗民响应。继之, 石柳邓转战湘西,与石三保义军汇合。当年八月在起义军占领的乾州推吴八月为王。他们提出了 “逐客民 (指清朝官吏和汉族地主), 复故地”(魏源: 《圣武记》卷7· 《乾隆湖贵征苗记》)的口号,要求收回被霸占的土地。起义军采取游击战术, 利用高山峻岭的险要地势和自己善走山路的特点, 使用鸟枪、弓箭、利刃、石块狠狠地打击敌人,屡创清军。清政府采取剿抚并用的办法,收买叛徒, 诱擒吴八月和石三保, 攻杀石柳邓。起义军仍英勇斗争,坚持到嘉庆十一年 (1806) 才被镇压下去。这次起义与川楚白莲教起义相呼应,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清政府镇压起义历时11年,先后动员贵州、湖南等7省10万兵力。起义迫使清政府提出了 “民地归民, 苗地归苗”的 “善后章程”。 ☚ 川楚白莲教起义 天理教起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