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苏州弹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

曲艺曲种。发源于苏州地区,广泛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用苏州方言说唱。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在体裁上韵散交织,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弹唱以三弦、琵琶为主要乐器,自弹自唱。说表技巧有“活口”、“方口”、“火功”、“阴功”、“慢口”、“快口”等几大类。有俞调、马调、小阳调、蒋调、薛调、徐调等基本曲调。演出形式分为单档(一人)、双档(二人)、三档(三人)等数种。传统书目均为长篇,其中《珍珠塔》、《三笑》、《玉蜻蜒》、《描金凤》、《白蛇传》等影响较大。著名演员有赵湘舟、马如飞、王石泉、张步云等。

☚ 苏州评话   扬州评话 ☛
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

曲艺曲种。用苏州方言说唱的弹词。是明中叶以后,弹词在苏州地区流传,与当地语言、民间音乐结合而逐步形成。清乾隆时已以苏州为中心,盛行于常州、无锡、嘉兴、湖州等地。著名艺人如外号“紫瘌痢”的黄周士(一作王周士),即“以说书游公卿间”,见清赵翼《瓯北诗钞·赠说书紫鬝𩮞》。 嘉庆、道光以后,人才辈出,艺人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有“四大家”之称。同治、光绪年间,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与苏州评话艺人姚士璋又被合称为“马赵姚王”,视为“后四家”。清末以来,其演出中心渐转向上海,在书目和表演艺术上又有新的发展。苏州弹词取坐唱形式,单档、双档或三个档。由演员自弹自唱,伴奏乐器有三弦、琵琶等。表演上以“说、噱、弹、唱”为主要手段,并讲究手面和脚色。其脚色吸收戏曲脚色行当,有生、旦、净、丑之分。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多种风格、流派。如说功有“活口”、“方口”、“火功”、“阴功”等;唱调有俞(秀山)调、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以及“书调”等。现代各流派唱调,大抵在以上唱调基础上发展形成。传统书目多为长篇,有《玉蜻蜓》、《三笑》、《珍珠塔》、《倭袍》等五十馀部。不少书目自清中叶以来陆续刊行,其中部分脚色采用苏州方言,故近人称之为“吴音弹词”,以与用普通话编写的“国音弹词”相区别。

☚ 弹词   扬州弹词 ☛
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

弹词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上海、浙江的杭嘉湖地区。用苏州方言演唱,表演上讲究“说噱弹唱”:说是说白;噱是笑料;弹是弹奏乐器;唱是唱腔。唱词以七言为主,曲调丰富,并形成多种流派,如俞(秀山)调、马(如飞)调、蒋(月泉)调、丽(徐丽仙)调等。伴奏乐器以琵琶、三弦为主,也有增加阮、二胡的。传统曲目多为长篇,如《玉蜻蜓》、《三笑》、《白蛇传》等。

☚ 苏州评话   苏武牧羊 ☛
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

弹词类曲艺。自明代中叶以来,弹词在苏州地区吸收当地的民歌曲调,经过长期的衍变和发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江苏、浙江一带广泛流传开来。到清代乾隆年间出现了名家王周士,嘉、道间又先后有陈遇乾、俞秀山及马如飞等著名艺人,积累了众多书目,博采各种艺术之长,形成了说、噱、弹、唱等丰富的艺术手段,产生了多种风格流派。清末流入上海,有了更大的发展。
苏州弹词以说表为主。其说表融合叙事与代言为一体,分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既可表现其中人物思想活动与相互对话,又可以说书人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弹词唱篇一般为七字句式,有时酌加衬字、垫字,讲究平仄格律,按苏州语言押韵。唱篇从属于说表,也有叙事和代言之分。正书前有开篇。
其演出形式分为单档(一人),双档(二人),乃至三档(三人)等数种。乐器以三弦、琵琶为主,自弹自唱,又互相伴奏、烘托。一段书目,每天一回说45分钟到100分钟,可以连续说两、三个月。传统的长篇书目有《白蛇传》、《珍珠塔》等50余部,建国后新创作的书目有 《青春之歌》、《苦菜花》等约40部。

☚ 评弹   扬州弹词 ☛

苏州弹词

曲艺曲种。用苏州方言说唱的弹词。流行于苏南、上海和杭嘉湖地区。清乾隆(1736~1795)年间已颇流行,嘉庆、道光(1796~1850)年间,名家辈出,积累了众多书目,产生了不同的风格流派。清末进入上海,有了更大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开始有了女艺人。在体裁上为散文与韵文结合,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传统书目有《玉蜻蜓》、《珍珠塔》、《三笑》、《描金凤》等50余部。1949年增加了历史题材和现代题材新书目多种。

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

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用苏州方言说唱。苏州弹词经长期的衍变发展至清初已从撂地演出转入茶坊、寺观等固定场所演出。1762年,清乾隆皇帝南巡,听了著名艺人王周士的弹唱后倍加赞赏,封他七品官位,以后他率先创立了艺人行会组织“光裕公所”,促进了弹词的发展。嘉庆年间,相继出现了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庭四大名家。咸、同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姚士章等名家,他们对弹词艺术的发展和创新都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清末,弹词流入上海以后,大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给其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至20世纪30年代,弹词艺术呈现了名家荟萃、流派纷呈的繁荣局面。苏州弹词采散文与韵文相结合,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的文体说唱故事。演唱形式以单档和双档为主,说、噱、弹、唱为其艺术手段。表演时模拟书中各类人物俗称“起脚色”,说唱的同时辅以手势、眼神和面风,注重用语言来造型状物,说法尤重理、味、趣、细、技五字艺诀。唱词为七字句,讲究音韵平仄。唱腔结构为上下句反复体,即以上下两句基本曲调为基础,以定行腔,加以变化,反复演唱。这一基本唱腔称为 “书调”,经历代艺人丰富发展,形成了20多种不同风格的流派唱腔。各派唱腔以姓氏命调如: 陈(遇乾)调、俞(秀山)调、马(如飞)调,还有沈薛调、徐调、蒋调、杨调、夏调、祁调、周调等。此外,弹词还吸收了不少昆曲、苏摊的常用曲牌,由书中特定人物演唱。伴奏乐器为三弦、琵琶。演员自弹自唱、互相衬托。传统书目历来以长篇为主,较有影响的如 《珍珠塔》、《玉蜻蜓》、《白蛇传》、《三笑》、《描金凤》、《双珠凤》、《落金扇》等。1949年以后整理、改编了 一些长篇书目,创编了不少中、短篇曲目,增加了分回、开篇、选曲等形式,大大发展了弹词艺术的特色和表现力。


苏州弹词单档


苏州弹词(双档)邢晏春(左)邢晏芝(右)


苏州弹词三种演出形式

☚ 苏州评话   扬州清曲 ☛
000015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