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与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韦”,与孟浩然并称“韦孟”,与中唐诗人柳宗元并称“韦柳”,与刘长卿并称“韦刘”。曾在宫中任三卫郎。代宗时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后历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著有《韦苏州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为十卷。 苏州辽代州名。辽兴宗(1031—1054)置,军号安复,治所在今辽宁金县,为东京道所属节度使州,兵事属南女直汤河司,下领来苏、怀化2县。金皇统三年(1143),降为化成县 (参见化成县条)。 苏州 211 苏州江南古城。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南,太湖之东。始建于春秋,为吴国都城。隋唐时为苏州治所。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始称苏州,因姑苏山而得名。宋代为平江府。南宋高宗建炎二年至三年(1128—1129)金兵南下,苏州城池被焚殆尽,后复建。恭帝德祐元年(1275)蒙古兵南下,苏州城垣再次被毁,直至元末得以重建。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改为苏州府,并对苏州城重加修筑。明末清初,清兵南下,苏州城又遭破坏。康熙元年(1662)改建城垣,周长20余公里,即为今日所见之城垣。民国时,先设苏州市,后并入吴县。建国后,设苏州市,与吴县分治。苏州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水乡城市。自南北朝以来,随着江南蚕茧业和丝绢产量的日益上升,其商业和手工业逐渐发展。明代时已形成全国纺织业中心之一。郑和下西洋之后,各国商船往来频繁。“苏绣”为主要手工业产品,16世纪进入国际市场,建国后得到进一步发展,至今仍闻名世界,被誉为“绣市”。园林建筑久负盛名,集中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如春秋时的姑苏台,宋代的沧浪亭,清代的留园和怡园等。市内共有大小园林188个,绚丽多姿。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 南京 连云港 ☛ 苏州 苏州唐代设置的一级行政区; 辽国在高丽南苏地设置的行政区。《旧唐书·地理志三》: “苏州: 上。隋,吴郡,隋末陷贼。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 平李子通,置苏州。六年,又陷辅公祐。七年,平公祏,复置苏州都督,督苏、湖、杭、暨4州,治于故吴城,分置嘉兴县。八年,废嘉兴入吴县。九年,罢都督。贞观八年 (公元634年) 复置嘉兴县。领吴城、崑山、嘉兴、常熟4县。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 改为吴郡。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 复为苏州。旧领县4,户11859,口54471。天宝领县6,户76421,口632655。在京师东南3199里,至东都2500里。” 《辽史·地理志二》: “苏州,安复军,节度。本高丽南苏,兴宗置州。兵事属南女直汤河司。统县2:来苏县、怀化县。” ☚ 宋州 苏州府 ☛ 苏州 苏州古时名城。周代吴王于此建都,称吴城,为其筑城之始。汉以后为吴郡治。隋时废吴郡,改称苏州,又改吴州。宋时升平江府。明初改称苏州府,清因之。其城平面呈亞字形,周四十五里,高二丈二尺。设城门六座,北曰齐门、南曰盘门、东北曰蒌门、东南曰葑门、西北曰阊门、西南曰胥门。除胥门外皆兼通水、陆。城内水道三横四直,长期保持水城特色。府治位于城之西南部。有吴县、长洲县、元和县三县附郭。明清以来工商业繁盛,居民日增,清时有“郡城之户,十万烟火”的描述。城内玄妙观及阊门外为主要繁华区。《姑苏繁华图》标绘有二百三十多家有市招的店铺。有报恩寺塔、寒山寺、枫桥、云岩寺塔、沧浪亭、玄妙观、拙政园、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古迹园林。 《盛世滋生图》 (局部) ☚ 常州 常熟 ☛ 苏州 苏州Suzhou江苏省省辖市,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旅游胜地及轻纺工业基地。在江苏省南部,太湖东北,沪宁铁路和高速公路经此。全市辖平江、沧浪、金阊、郊区4个区及昆山、太仓、吴县、吴江4个县,代管常熟、张家港2个县级市。总面积8 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19平方公里。1988年市区人口74.86万。苏州建城历史悠久,从春秋吴王阖闾建都至今已有2500余年。秦时置吴县,唐为苏州治。明、清为苏州府治。1949年设苏州市。苏州在历史上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苏州工业发展建设已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全市目前已形成丝绸、纺织、轻工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建材、冶金、食品十大产业,拥有1.7万个大小企业,近万种工业产品。1988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26.74亿元。其中不少工业居全国、省内重要地位。轻纺工业是苏州主要工业支柱产业,比重约占全市2/3。其中传统的丝绸工业已形成缫丝、纺织、印染、印花以及丝织机械制造的完整体系,年产丝织品2.3亿米,产量居全国城市首位,素被誉为“中国三大绸市”之一。纺织工业实力雄厚,针织、毛纺织、化纤、苎麻等种类齐全,纺、织、染、整成龙配套,年产棉纱5.3万吨、棉布2.75亿米、呢绒1 700万米。苏州又是轻工业小商品的重要基地,生产7 000多个品种,产品以精、轻、巧、美见长,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新兴的家用电器工业发展迅速,电扇、电冰箱、吸尘器、电视机等已形成名优特新产品系列。苏州有“园林之城”的美称。这里集中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精华,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融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瑰宝。苏州园林现有70多处,以古、秀、精、雅、多而获“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誉。此外,苏州还有著名古迹虎丘云岩寺、玄妙观三清殿、太平天国忠王府、盘门水陆城门等。苏州还被称作“水乡之城”,“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河网纵横,拱桥座座,形成独特水乡风貌。苏州风物特产丰饶,苏绣、缂丝、檀香扇、玉雕木刻等手工艺品,在国内外享尽盛誉。洞庭红桔、碧螺春茶、阳澄湖蟹、太湖银鱼也遐迩驰名。 ☚ 镇江 扬州 ☛ 苏州sū zhōu《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薄荷(11)。地名。为今江苏苏州市。 苏州 苏州古称平江,别称姑苏。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古城。位于江苏东南部太湖东北侧,长江三角洲的中部,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有2500年建城历史。春秋时期吴国建都于此,秦置吴县,隋置苏州。1949年设苏州市。西汉时成为东南大都会,现为中国农村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工业以轻纺为主,以精巧见长。其中苏州丝绸久负盛名,被誉为 “东方的彩霞”。手工业历史悠久,以刺绣、缂丝、宋锦等著称。古城至今仍保持宋代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 的格局和 “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以园林景致、湖光山色著称于世。著名的有北宋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与留园、清代的网师园、怡园、藕园等。市郊还有虎丘山、灵岩山、寒山寺、云岩寺塔和太湖等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 ☚ 南京 扬州 ☛ 苏州 苏州古称平江,别称姑苏。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古城。位于江苏东南部太湖东北侧,长江三角洲的中部,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有2500年建城历史。春秋时期吴国建都于此,秦置吴县,隋置苏州。1949年设苏州市。西汉时成为东南大都会,现为中国农村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工业以轻纺为主,以精巧见长。其中苏州丝绸久负盛名,被誉为 “东方的彩霞”。手工业历史悠久,以刺绣、缂丝,宋锦等著称。古城至今仍保持宋代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和 “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以园林景致、湖光山色著称于世,著名的有北宋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与留园、清代的网师园、怡园、藕园等。市郊还有虎丘山、灵岩山、寒山寺、云岩寺塔和太湖等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 ☚ 南京 扬州 ☛ 苏州隋开皇九年(589年)以吴州改名,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大业初复为吴州,后又改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名苏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苏州。唐时辖境当今江苏吴县、常熟以东,浙江桐乡、海盐以东北及上海市大陆部分。五代晋后缩小为上述江苏部分及上海市嘉定、宝山二县。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升为平江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