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布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布利1709—1735Gabriel Bonnotde Mably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历史学家,十八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市的贵族家庭。在里昂耶稣会学院毕业后,曾任神甫、主教秘书和外交工作。深受孟德斯鸠等启蒙学者的影响。1746年起辞官索居,潜心研究历史和现实社会政治制度问题,探求未来世界,并完成大量著述,成为法国启蒙运动中有影响的学者。在《希腊史纲》、《罗马史纲》、《法国史纲》等历史著作中,尖锐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探讨君主专制产生的根源。在《论公民权利和义务》、《哲学家经济学家对政治社会的自然的和必然的秩序的疑问》、《道德原理》等书中,以自然法权论批判私有制和财产不平等现象,反对资本主义秩序,提倡清心寡欲,安贫乐道,主张建立“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是兄弟”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为此,还草拟了社会改革纲领,并主张人民可以进行革命和内战,以实现理想社会。 马布利1709—1785Gabriel Bonnot Mably法国历史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孔狄亚克的长兄和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达兰贝尔的堂兄。出生于贵族家庭。曾任红衣主教的秘书、外交部官员等。1776年以后,主要从事历史与哲学研究和写作。主要著作有:《论法制和法制原则》、《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福容翁谈道德和政治的关系》、《道德原理》等。其伦理思想与摩莱里比较接近,但更强调道德在人类历史和社会政治制度中的作用,把道德理论作为社会理论的基础,以道德标准分析人类社会和研究人类历史。认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的情欲。自私、怜悯、感恩、恐惧、希望、爱荣誉和好胜心等各种情欲推动着人们前进。因此,要认识社会的规律,就要洞察人的内心深处,研究人的本性。在他看来,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同时,造物主也赋予人以社会品格,如同情心、感恩、好胜心和爱荣誉等。强调理性在道德中的作用。认为人的情欲是可以变化的,它能造福人类,也能危害社会。因此,用理性指导人的情欲,就能保证人们的幸福。马布利从道德方面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行为受理想的限制,过着自由平等和有道德的生活。而“私有制是财产和地位不平等的原因”。他说:“不用指望这种社会里有什么公正和诚实。阴谋、欺骗、狡猾和中伤,就是这种社会的特点。”他虽然也主张消灭私有制,但又认为人们的理性不能战胜贪欲。所以,现在要彻底消灭私有制,重新回到人类原始社会的黄金时代已经不可能。因此,他认为,财产私有者趋于平等,“人人都有微薄的一份”的平均主义制度,是社会幸福的必要条件。他指出,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这个理想的社会制度就能实现。这种绝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社会道德理想,虽然是脱离实际的幻想,但当时却具有进步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