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师曾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马师曾1900—1964广东顺德人 马师曾1900—1964著名粤剧演员。又名关始昌、凤华子,广东顾德人。1918年中学毕业后,在香港当学徒,在广州学戏。不久,被教戏馆卖身进新加坡“庆维新”粤剧团。曾失业流浪。后进“平天采”、“普天春”剧团演戏,初露头角。因遭妒忌,于1925年回到广州,进“人寿年”剧团,开创粤剧唱腔新声“马腔”,被称为“乞儿喉”、“柠檬腔”或“豆沙喉”,饮誉粤剧艺坛,流传至今。1927年另组“大罗天”新班。1929年后,曾组班到西贡、南洋各州府演出和赴美旅行。1933年回到香港,改革粤剧舞台艺术。抗日战争爆发后,编演抗日新戏,到广西各地演出。抗战胜利后,在广州、香港继续登台演出。1955年回广州定居,主持广东省粤剧院和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工作,并拍摄了粤剧《搜书院》和《关汉卿》两部舞台艺术影片。1964年4月21日在北京病逝。 马师曾
马师曾
马师曾粤剧表演艺术家。广东省顺德市(今佛山市顺德区)人,1900年生,1964年卒。1917年在广州太平春教戏馆学戏,不久去新加坡。他所扮演的人物,均为粤剧独有的丑生角色、兼长小生、老生、花脸。在表演上吸收文明新戏,电影的表现手法,对粤剧的改革,起了极大的作用。抗日战争前后,他奔走于广州,香港及马来亚、越南、美国等地演出,把粤剧引向国外。香港沦陷后,他回到内地,演出于粤西、桂林、柳州一带。其唱腔被称为“马腔”,自成一派。《搜书院》、《关汉卿》被摄制成影片。 马师曾 241 马师曾1900—1964粤剧演员,工丑生。字伯鲁,广东顺德人。早年入广州太平春教戏馆学艺,后加入新加坡庆维新粤剧团,继拜著名小武靓元亨为师。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澳门,以及美洲、越南、马来西亚等地演戏或拍电影。他主持的太平剧团同薛觉先主持的觉先声剧团艺术竞争凡10年,故世人以“薛、马”并称。此间曾编演抗日爱国剧目,如《还我江山》、《爱国是侬夫》等。他戏路宽广,除工丑生外,还擅演小生、花脸、须生等。表演动作丰富,富于生活气息,节奏鲜明。他独创“乞儿喉”,半唱半白,顿挫分明,邈远悠扬,时或揉入方言俗语,自然活泼,突梯滑稽,对粤剧的音乐和表演艺术有所革新,成为脍炙人口的“马腔”。并能融汇文明新剧和电影的表演艺术对粤剧进行改革。1955年回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改演老生,演出《搜书院》、《关汉卿》等力作,与红线女珠联璧合,极博众赏。任剧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粤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常务理事等职。代表剧目有《搜书院》、《苦凤莺怜》、《贼王子》、《关汉卿》等。 ☚ 荀慧生 尚小云 ☛ 马师曾1900—1964粤剧演员。广东顺德人。1917年在广州太平春教戏馆学艺。工丑脚,也演小生、花脸、老生等。长期在广州、东南亚、美国等地演出。注意吸收电影及话剧的长处,丰富粤剧表演艺术。其唱腔半唱半白,自然活泼,世称“马派”。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粤剧院院长等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