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芮伯献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芮伯献马 芮伯献马明代寓言。刘基著。《诚意伯文集》: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不止一马,而倍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 邯郸学步 劳山道士 ☛ 芮伯献马·刘基·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选自《郁离子》] 讨好领导、给领导送礼,看来是古今都有的事。送东西给领导,往往从领导那儿得到的好处比送出的东西更有价值、更有用。如果都像芮伯一样,送了东西反而被逐,给领导送东西之风就不会延续至今了。这篇小说恰恰是写芮伯给周厉王献良马,反致祸端被放逐的事,大概作者以此来针砭时弊吧! 这篇小说共分三层。第一层是开头至“将以献于王。”讲芮伯得良马的原因并交代芮伯准备把良马献给周厉王。这是矛盾的起因,交代得清楚、明白。第二层从“芮季曰”至“卒献之”,讲矛盾的发生,为后面矛盾的结果作了非常妥贴的铺垫。芮伯的弟弟芮季分析了周厉王及其左右大臣的为人,明确指出:周厉王是一个贪得无厌、轻言谗言的人,周厉王的左右大臣也是一帮贪婪索贡的人,你献一匹良马,他们都以为你从盛产良马的西戎打仗归来,一定不止只有这一匹,问你要你又没有,这不是自招灾祸吗?分析很透彻,但芮伯“弗听”,还是把马献了上去。第三层是故事的结局:周厉王的宠臣荣夷公派人向芮伯要良马,没有得到,于是就在周厉王跟前进谗言,说:芮伯还有良马不肯献出来。周厉王听后很生气,就把芮伯流放出去了。这一层的语言非常干脆利落,“弗得,遂谮(zen)诸(之于)王”,反映荣夷公进谗言的快,自己的目的一没有达到,马上就去说坏话;“王怒,逐芮伯”,反映周厉王轻信到什么程度,人家一说他就信,而且马上就把芮伯流放了。 这篇小说的概括性非常强,内容丰富而语言简练。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是在塑造奸佞小人荣夷公的形象。对荣夷公,作者并没有多用笔墨,而只是说:“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粗线条的几笔勾勒,荣夷公整人有术的形象就突现出来了。荣夷公明明是贪图芮伯的良马,未能如愿以偿,又不直接出面去找芮伯,而是去“谮”(如果理解成“打小报告”或“诬告”可能更准确一些)。对王只说:芮伯还隐匿着良马没有全送给您,而不照实说:我去问芮伯要良马,他没有给我。照实说,曲在荣夷公自己;诬告一下,则芮伯有欺君之罪,当然“王怒”而“逐芮伯”了。奸佞小人信奉的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小人整人鲜有不达目的者,原因是有周厉王在。 小说的作者虽憎恶周厉王和王之左右如荣夷公这类人,但并不同情芮伯。芮伯明明知道周厉王及其左右的为人,为什么还不听劝告而送礼呢?这是“芮伯之罪也”。 芮伯献马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①,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②曰: “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 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 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③于王,王必信之,是贾④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⑤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 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 知王之渎⑥货而启之, 芮伯之罪也。 ——《郁离子·千里马》 【注释】 ①周厉王:西周时周朝国君。芮伯:周厉王时的大臣。戎:古代泛称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②芮季:芮伯之弟。③晓(xiao):争辩之声, 这里指谗言。④贾(gu古): 本义为 “买”, 引申为 “招致”。⑤荣夷公: 周厉王的宠臣。⑥渎: 贪污。 【意译】 周厉王派芮伯率军攻打西戎,缴获了一匹骏马,便准备把它进献给周厉王。芮伯的弟弟说:“不如放掉骏马算啦。国王贪得无厌而且又易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你班师回来就献给他一匹马,国王近臣必然认定你所获得的不只是一匹马,就都会来向你索取,如果你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要气急败坏地在国王面前进谗言。而国王又肯定听信他们。这样,你就自己招来灾祸。”芮伯不听弟弟的劝告,还是把骏马献给了周厉王。果然,荣夷公也派人来索要,没有得到礼物,便在周厉王面前诬陷道:“芮伯隐藏了好多战利品。”国王大怒,放逐了芮伯。君子评论道:“芮伯也有罪过,明明知道国王渎货无厌却又用马诱发其贪心,这就是芮伯的罪过。” 【解说】 臣子打了胜仗凯旋后向国王献上战利品算是正常的事,而芮伯的献马非但没有讨得周厉王的欢心,反而被国王放逐,适得其反,落得一个非正常的下场。究其原委,芮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自食其果,这就是君子所谓“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周厉王原是贪得无厌的人,欲壑难填。一匹良马如何能博得他的欢心?这一点芮季早作提醒并有先见之明,但芮伯固执己见非献马不可,要么是糊涂,要么是夹着私心的溜须拍马。芮伯献马之时也即招祸之际,这还在于周厉王“多信人之言”。国王身边的以荣夷公为代表的大臣同样贪得无厌。芮伯只拍国王的马屁而不给小菩萨烧香,自然要得罪更多的人,于是谗言生焉。看来拍马屁并非都能拍出好结果呢,那位芮伯想必已经后悔自己的行为。而现在的许多贪官污吏似乎吸取了芮伯的教训,他们虽然得了种种贿赂回扣,却装出一副两袖清风的样子。因为他们深知,一旦稍微露出点油水来,旁人的联想功能迅即会追踪到那座确实有,或者似乎有的油库去,这样岂不危哉! 【相关名言】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宋之问 安能摧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芮伯献马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①,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②曰: “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 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 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③于王,王必信之,是贾④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⑤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 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 知王之渎⑥货而启之, 芮伯之罪也。 ——《郁离子·千里马》 【注释】 ①周厉王:西周时周朝国君。芮伯:周厉王时的大臣。戎:古代泛称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②芮季:芮伯之弟。③晓(xiao):争辩之声, 这里指谗言。④贾(gu古): 本义为 “买”, 引申为 “招致”。⑤荣夷公: 周厉王的宠臣。⑥渎: 贪污。 【意译】 周厉王派芮伯率军攻打西戎,缴获了一匹骏马,便准备把它进献给周厉王。芮伯的弟弟说:“不如放掉骏马算啦。国王贪得无厌而且又易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你班师回来就献给他一匹马,国王近臣必然认定你所获得的不只是一匹马,就都会来向你索取,如果你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要气急败坏地在国王面前进谗言。而国王又肯定听信他们。这样,你就自己招来灾祸。”芮伯不听弟弟的劝告,还是把骏马献给了周厉王。果然,荣夷公也派人来索要,没有得到礼物,便在周厉王面前诬陷道:“芮伯隐藏了好多战利品。”国王大怒,放逐了芮伯。君子评论道:“芮伯也有罪过,明明知道国王渎货无厌却又用马诱发其贪心,这就是芮伯的罪过。” 【解说】 臣子打了胜仗凯旋后向国王献上战利品算是正常的事,而芮伯的献马非但没有讨得周厉王的欢心,反而被国王放逐,适得其反,落得一个非正常的下场。究其原委,芮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自食其果,这就是君子所谓“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周厉王原是贪得无厌的人,欲壑难填。一匹良马如何能博得他的欢心?这一点芮季早作提醒并有先见之明,但芮伯固执己见非献马不可,要么是糊涂,要么是夹着私心的溜须拍马。芮伯献马之时也即招祸之际,这还在于周厉王“多信人之言”。国王身边的以荣夷公为代表的大臣同样贪得无厌。芮伯只拍国王的马屁而不给小菩萨烧香,自然要得罪更多的人,于是谗言生焉。看来拍马屁并非都能拍出好结果呢,那位芮伯想必已经后悔自己的行为。而现在的许多贪官污吏似乎吸取了芮伯的教训,他们虽然得了种种贿赂回扣,却装出一副两袖清风的样子。因为他们深知,一旦稍微露出点油水来,旁人的联想功能迅即会追踪到那座确实有,或者似乎有的油库去,这样岂不危哉! 【相关名言】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宋之问 安能摧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