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克尔莱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克尔莱扎 【生卒】:1893—1981 【介绍】: 南斯拉夫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文艺理论家。 生于萨格勒布。青年时代曾在维也纳和布达佩斯读书,大学毕业后在奥匈帝国军队里当过兵,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尔干战争。战后开始文学创作,不久成了职业作家。解放前后主办过《火焰》(1919)、《文学共和国》(1923-1927)、《今天》(1934)及《印》(1939-1940)、《共和国》(1945)、《出版中心》(1962)等多种杂志。 历任辞典学研究所所长、大百科全书总编辑、联邦议会代表、文学家联合会主席、科学院院士等职。获过多种文学奖和学术奖。一生共写了60部作品,主要有诗歌《中午交响曲》(1916)、《先生》(1917)、《黄昏》(1917)、《三首交响曲》(1917),小说《克罗地亚战神》(1922)、《布里特沃的宴会》(1-2卷,1938-1939;第3卷,1962)、《在记忆的边缘》(1938)、《旗帜》(自1962年起发表,尚未出全),剧作三部曲《戈莱姆巴依家族的老爷们》(1928)、《在垂危中》(1928)、《莱塔》(1931)。还写了6本论文集。 他既是浪漫主义作家,又是象征派作家。作品中有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等表现手法。 创作既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又是心理现实主义的,在使南斯拉夫文化实现民族化进程中影响很大。主张艺术应负起社会使命,反对超然于现实生活。 他的话剧三部曲和长篇小说《旗帜》是代表作。三部曲以戈莱姆巴依家族的发家史为线索,反映了克罗地亚资产阶级兴衰的过程,其中第一部被公认是南斯拉夫戏剧创作的高峰。 长篇系列小说《旗帜》共5卷已出4卷,是克罗地亚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30年代的历史画卷,广泛反映克罗地亚的变迁,展示在动荡、变革的年代里当地知识分子的命运、思想和斗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